宋朝诗人

“宋朝诗人有哪些,宋朝有哪些诗人?宋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宋朝诗人!”

吴激简介

吴激(1090~1142)宋、金时期的作家、书画家。

字彦高,自号东山散人,建州(今福建建瓯)人。

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宇文虚中简介

宇文虚中(1079~1146),宋朝爱国大臣、诗人。

初名黄中,宋徽宗亲改其名为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

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人。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再进前所陈十事》,要求在原有法度的范围内,作一些改革,因遭到反对,主持「庆历新政」,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

皇祐四年,徙知颖州,卒于途中,年六十四。

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富弼为撰墓志铭(《范文正公集褒贤集》),欧阳修为撰神道碑(《欧阳文忠公集》卷二○)。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三卷。

《彊村丛书》收《范文正公诗馀》一卷,《全宋词》据《中吴纪闻》卷五补辑一首。

魏泰《东轩笔录》谓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今只存「衡阳雁去」一首。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

他重视文章的风化作用,提倡复古。

黄机简介

黄机(生卒年不详)字几叔。

有《竹斋诗馀》一卷,毛晋跋其词,以为「不乏宠柳娇花,燕目行莺目亢等语,何愧大晟上座」。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亦称:「黄机《竹斋诗馀》,清真不减美成。

」皆认黄机源出周邦彦。

然所见仅其婉丽一面。

《四库总目提要》推其赠岳珂诸词,「皆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复举其《虞美人》「书生万字平戎第,苦泪风前滴」之句,以为「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王暕简介

[公元四七七年至五二三年]字思晦,琅邪临沂人。

生于宋顺帝升明元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四年,年四十七岁。

年数岁,风神警拔,有成人之度。

弱冠,选尚淮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员外散骑侍郎。

天监中,历位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

家世显贵,与物多隔,不能留心寒素,众谓为刻薄。

以左仆射致仕。

暴疾卒,谥靖。

暕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二十一卷。

此从《两唐书志》)传于世。

韩缜简介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

韩绛、韩维之弟。

庆历进士。

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曾知枢密院事。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

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黄公绍简介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

咸淳进士。

入元不仕,隐居樵溪。

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

另有《在轩集》。

郑域简介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

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

曾倅池阳。

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随张贵谟使金,著有燕谷剽闻二卷,记金国事甚详。

嘉定中官行在诸司粮料院干办。

域能词,花庵词选中录存五首。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松窗词》一卷。

杨慎《词品》卷四谓其《 昭君怨》咏梅词“兴比甚佳”,又《画堂春·春思》词“乐府多传之”。

柳永简介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

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

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

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

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

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

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

《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

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

米友仁简介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是米芾的长子。

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

他也是一位早慧的天才,在19岁的时候,他父亲将他所作《楚山清晓图》献给宋徽宗,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赐。

在南宋时,他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甚得宋高宗的宠爱,往往让他鉴定书画。

现在,在很多古书画上面可以看见他的跋尾。

谈米友仁的书法,也不能不提米芾的书法。

米芾的书法先是学习唐人,当他发觉越学越失去魅力的时候,他就开始上溯唐人的书法。

直到发现唐人的书法不如晋人那样天真自然之后,他就开始直接以晋人书法为楷模了。

但是在大体上,他是以二王为宗的──尤其逼肖于王献之──现在我们可看到的很多王献之的作品,很可能是出自于米芾之手。

他的书法成就极高,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

不过,在此四家之中,人们却更喜爱他的书法,因为他更像一位纯粹的书法家。

他的笔墨技巧是无人能敌的,至今仍然如此。

这样,在书法方面,米友仁几乎是亦步亦趋地学着他的父亲,只是他的字没有他父亲那样的精到。

在书法之中,米芾最为自信的,是他的用笔与造型──他的笔在纵擒自如的技巧中抑扬搓转,而造型上则蕴藏着流畅自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