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有哪些,宋朝有哪些诗人?宋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宋朝诗人!”
程珌(1164─1242)字怀古,休宁(今属安徽)人,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
绍熙四年(1193)进士。
授昌化主簿,调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阳县。
嘉定十三年(1220),除秘书丞。
明年,为著作佐郎、军器少监。
历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绍定间,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淳祐二年卒,年七十九。
《宋史》有传。
有《洺水集》二十四卷,《洺水词》一卷。
《四库总目提要》云:「珌文宗欧、苏,其所作词,亦出入于苏、辛两家之间。
中多寿人亦自寿之作,颇嫌寡味。
至《满庭芳》第二阕之萧、歌通叶,《减字木兰花》后阕之好、坐同韵,皆系乡音,尤不可为训也。
」冯煦《蒿庵论词》云:「有与幼安周旋而即效其体者,若西樵、洺水两家。
惜怀古味薄,济翁笔亦不健。
」
秦湛字处度,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之子。
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
四年(1134)致仕。
少好学,善画山水。
词存《卜算子》一首,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
刘光祖[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字德修,简州阳安人。
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八十一岁,登进士第。
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
淳熙五年,(公元一一七八年)召对,论恢复事,除太学正。
光宗时,为侍御史,极论道学所系。
徙太府少卿,求去不已,除直秘阁潼川运判。
后官至显谟阁直学士。
卒,谥文节。
光祖著有后溪集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李之仪(1048-?)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无棣(今属山东)人。
治平进士,为万全县令。
曾从军西北,出使高丽。
元祐中,除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于定州幕府,通判原州。
徽宗立,提举河东常平。
卒年八十馀。
《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李之纯传》。
著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
词作有《姑溪词》,凡九十四首。
冯煦谓其词「长调近柳,短调近秦」(《蒿庵论词》)。
李之仪擅长作词,推崇晏、欧的小令,认为「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
」主张写词要「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所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学习民歌和乐府,虽明白如话,却极富情韵,耐人寻味。
张道洽(1202~1268)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
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
曾从真德秀学。
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
五年卒,年六十四。
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
李师中(1013-1078)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
年十五,即上书议论时政,由是知名。
后中进士。
累官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
熙宁初,历河东转运使,知秦州、舒州、瀛州。
后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安置。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词存《菩萨蛮》一首。
赵可 金代文学家。
字献之,号玉峰散人。
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
生卒年不详。
少时赴考,在考场中戏书小词,为金主完颜亮所见,颇加赏识。
贞元二年(1154)中进士。
官至翰林直学士。
著有《玉峰散人集》,今佚。
诗入《中州集》,词入《中州乐府》。
曾允元字舜卿,号鸥江,元江西太和人,生平不详。
曾允元,宋代词人,名作《水龙吟》流传很广;《词综》卷二八谓其字舜卿,疑将曾揆之字误作允元之字。
《元草堂诗馀》卷中入选其词4首,《全宋词》据以录入。
何大圭,字晋之,安徽广德人,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年仅十八岁。
宣和元年(1119),太学录,六年(1124),秘书省正字。
迁秘书省著作郎。
建炎四年(1130),为滕康、刘珏属官,坐失洪州除名岭南编管。
绍兴五年(1135),放逐便。
二十年(1150),左朝请郎、直秘阁。
二十七年(1157),主管州崇道观,旋落职。
隆兴元年(1163),由浙西安抚司参议官主管台州崇道观。
李重元(生卒年不详)。
《唐宋诸贤绝妙词》卷七收其《忆王孙》词四首,词人以其不露痕迹的精巧构思,有声有色地描绘出闺中少妇寂寞愁苦的伤情离绪,不愧为一组情蕴深婉的小令佳作。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
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
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在位16年。
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