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棐简介
- 阅读更多 关于 许棐简介
- 17 次浏览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
海盐人(今属浙江)。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
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
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宋朝诗人有哪些,宋朝有哪些诗人?宋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宋朝诗人!”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
海盐人(今属浙江)。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
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
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
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
著名画家、诗人。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
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未到任而卒。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享年61岁。
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李持正,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
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
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
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
近时以为王都尉作,非也。
”存词二首。
道潜,幼不茹荤,以童子诵《法华经》,剃度为僧。
内外典无所不读,能文章,尤喜诗。
初与秦观友好,苏轼为杭州地方官时,道潜居住在智果精舍中。
遇到苏轼,在坐赋诗,挥笔而就。
苏轼甚爱之,认为他的诗句清绝,与林逋不相上下。
此后二人交往甚笃,唱和往还,结为忘形之交。
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道潜本名昙潜,苏轼改为今名。
苏轼遭贬谪居黄州后,道潜不远千里相从,居留一年多时间,后复回於潜西菩山中。
到苏轼贬居海南,道潜打算渡海相随,苏轼写诗劝阻。
由于他和苏轼的关系,道潜也受牵连而治罪还俗,谪居兖州(今属山东),建中靖国初年(1101),方受诏复还,仍削发为僧。
崇宁三年(1104)赐号妙总大师。
崇宁末年(1106)归老于江湖。
道潜是北宋著名的诗僧,在诗坛享有盛名。
苏轼说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与文与可》)。
陈师道曾誉之为“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而诗苑之英也”(《送参寥序》)。
道潜的诗《次韵黄子理宣德田居四时》等效仿陶渊明,其寂静恬淡处又酷似储光羲。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
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
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
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
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
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
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
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
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
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
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
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
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
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
「新政」失败后,外任。
至和元年(1054)丁母艰期满,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
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
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
《宋史》有传。
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
著作宏富,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
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屡遭贬谪。
庆历三年(1043)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五年被贬滁州太守。
寇准(961─1023)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累迁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为官敢直言。
景德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反对王钦若等南迁主张,力主抵抗辽军进攻,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阳)前线亲自抗敌,与辽订立澶渊之盟。
后为王钦若所谮,罢知陕州。
天禧三年(1019)再相。
真宗病,刘皇后预朝政,準密奏请太子监国,事泄,为丁谓排挤,罢相,封莱国公。
后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谥忠愍。
著有《寇莱公集》七卷。
《全宋词》录其词四首,《全宋词补辑》另从《诗渊》辑得一首。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
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
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
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
坐桂阳之乱诛死。
吴迈远平生作诗,自视甚高,常自夸说:“曹子建何足数哉!”其诗今存10多首,多为乐府诗,主要写离情别绪。
诗风比鲍照等人要接近齐梁。
不少诗句取材于古书,搬弄典故,不免艰涩难解。
但有些诗句,如《长相思》中的“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尚有古诗质朴之气。
在南朝诗歌发展史上,他属于从“元嘉体”到“永明体”的转变期人物之列。
吴迈远诗收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迈远的乐府诗作男女赠答之辞,往往辞巧意新,宛转华丽。
吴迈远代表作品有《长别离》、《长相思》。
诗风质朴。
晁补之(1053-1110)北宋词人。
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
少即能文,为苏轼所赞赏。
神宗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任澧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
哲宗元佑初,任太学正,后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
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
绍圣间,被新党排挤出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毫州通判,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
徽宗即位(1101),召回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子编修。
崇宁四年(1105),被蔡京列入「元佑奸党」309人之内,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再贬主管鸿庆宫。
回到老家筑「归来园」以居。
徽宗大观四年(1110),出党籍,起知达州,改知泗州,卒于官舍。
与张耒、秦观、黄庭坚合称「苏门四学士」。
诗文俱皆,工书画,尤工于词,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
。
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六卷,名《晁氏琴趣外篇》。
王灼《碧鸡漫志》谓补之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
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
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
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