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

“宋朝诗人有哪些,宋朝有哪些诗人?宋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宋朝诗人!”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

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

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

因母丧回蜀。

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

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

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每到一处,多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

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

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

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

释善珍简介

释善珍(1194年-1277年),南宋后期浙江余杭径山寺高僧,字藏叟,俗姓吕,泉州南安(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

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

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

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

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

有《藏叟摘稿》二卷。

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

受戒后,入杭州西湖灵隐寺参妙峰之善禅师,入室悟旨,承嗣其法。

珍公承嗣后,大开法筵,振杨歧宗风,道誉甚隆。

历主光孝、承天、雪峰诸寺,后奉诏主持径山。

能诗,以五律见长,抒写性灵,委婉可讽。

 珍公作诗,往往不重修饰,直抒胸臆,是其真实情感的流露。

珍公享年八十有四,古稀之后,仍奔波于各大丛林间,过的是近于苦行的辛苦生涯。

珍公所住之寺,大多在闽浙山林水乡,皆具独特的山水胜景。

以上三者,构成了珍公诗歌的特色:真实、沉郁、秀逸。

诗人并不能向壁虚构,他必须受事物的感动,情景的启迪,环境的诱导。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

隆兴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累迁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六年(1170),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使金,撰《揽辔录》一卷记北行经历及金廷所见。

归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

八年,以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

淳熙初,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入对,除权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寻为言者论罢,提举临安洞霄宫。

七年,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

明年,除端明殿学士,改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

十年,进资政殿学士,再提举洞霄宫,归石湖,里居七年。

绍熙三年,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

次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穆。

《宋史》有传。

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二六卷,已佚。

今存《石湖诗集》三十四卷、《吴郡志》五十卷。

词有《妍亭馀稿》,已佚,今存《石湖词》一卷,散佚尚多。

黄昇《中兴词话》谓其《眼儿媚》(萍乡道中)「词意清宛,咏味之如在画图中」。

陈人杰简介

陈人杰(1218-1243)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人。

陈廷焯《云韶集评》谓「《龟峰词》悲而壮」。

「伤古吊今,议论纵横,大声疾呼,声满天地。

预料『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宴安』。

有志不成,千古同慨。

挑灯看剑,令读者起舞。

」他是一位和唐代李贺一样「不尽其才而死」的词人。

现存31首词,全部用《沁园春》词牌。

词中反映宋末重大事件,对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社会现实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词风激壮悲凉,语意精警,酷似辛弃疾。

著有《龟峰词》。

刘子翚简介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

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

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

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

著有《屏山集》。

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与贾似道友善。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邵雍简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

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

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

屡授官不赴。

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

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

传说他的卜术很准。

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何梦桂简介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

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

引疾去,筑室小酉源。

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

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

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其父周辅成(亦名怀成)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举以上特奏名赐进士出身,曾为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县)知县,后赠谏议大夫。

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时任桂岭县令的周辅成的儿子周敦颐降生在当时的桂岭县县衙。

周敦颐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青少年时期在桂岭读书求学,然后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颐14岁,其父病逝。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张玉娘简介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松阳人。

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

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

父亲曾任过提举官。

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

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蒋捷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先世为宜兴巨族。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宋亡后,遁迹不仕。

元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兆」交荐其才,卒不就。

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

周济《介荐斋论词杂著》云:「竹山薄有才情,未窥雅操。

」冯煦《蒿庵论词》亦云:「其全集中,实多有可议者。

」刘熙载《艺概》卷四则云:「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

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

刘文彦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他平生著述,以义理为主,著有《小学详断》。

词作多抒写家国之思、河山之恸。

但不是正面直接地反映,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塑造一些落寞愁苦的意象,其中寄寓着怀恋故国的一片深情。

内容比较宽泛,风格或沉郁悲凉,或潇洒疏俊。

语言精于冶炼,有的明白如话,有的尖新动人。

应是卓然独立于辛、姜二派之外的杰出词人。

其代表作首推《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高度概括了作者少年、壮年、晚年三个时期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人生三部曲,反映了宋末元初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具有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