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

“宋朝诗人有哪些,宋朝有哪些诗人?宋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宋朝诗人!”

朱翌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

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

十一年,除中书舍人,寻以忤秦桧罢。

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

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

事迹散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

《宋史翼》有传。

有《猗觉寮杂记》二卷。

又《灊山集》四十四卷,周必大为作序。

《彊村丛书》辑有《灊山诗馀》一卷。

魏野简介

魏野(960~1019),为北宋诗人。

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

世代为农,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一生乐耕勤种,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将所居草堂周围环境布置得景趣幽绝,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其诗,多吟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诗风清淡朴实。

大中祥符初(1008),辽国契丹皇帝派使到京都,向真宗求取《魏野诗集》的下半部,宋真宗感到魏野为其增添了光彩,就请魏野出庄为官。

魏野以“糜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为由,拒绝做官。

景德三年(1006),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寇准被罢京官后,谪陕州任知州时,曾亲自拜访魏野,这时魏野年近五十,认为自己通晓历史,看透了世态炎凉,他赠诗劝寇准:“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平地做神仙。

天禧三年(1019)十二月,魏野卒,陕州令报朝廷,次年正月,皇帝下昭旌表,称他“陕州处士”,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

魏野一生清贫,不沦污流,为后人尊祟,曾祀奉于原陕州乡贤祠。

他居住过的草堂山庄被誉为陕州八景之一——“草堂春晓”。

魏野的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

不过他的诗平朴闲远,尚无艰涩苦瘦之弊。

朱淑真简介

朱淑真,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据况周颐《蕙风词话》:「淑贞与曾布妻魏氏(魏夫人)为词友。

」可知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

出身于仕宦之家。

少时警慧,喜读诗书,工书画,晓音律。

自称「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掬水月在手诗序》)。

成年与一俗吏结婚,曾随丈夫宦游异乡。

但夫妻情趣不同,感情不合,精神极为痛苦,忧郁而终。

一生创作颇多,死后「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泰《断肠诗集序》)。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

也能诗。

思想内容大多表现孤单寂寞的生活和苦闷哀愁的情感。

反映了封建社会一位富有才情的妇女婚姻不美满、精神上备受压抑的痛苦。

由于她在少女时代曾有过真挚纯洁的爱情,后由父母作主婚配不当,所以在词里有对过去爱情生活大胆、率真的描写,对往日情人的思恋。

表现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断肠词》受柳永、周邦彦的影响较大,语言清新婉丽,善于运用细腻、委曲的手法,描摹优美的自然景物,并融情入景,表达忧怨悲愤之情。

苏庠简介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

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

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

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

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

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

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

其后居京口。

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苏庠在当时曾有诗名。

有的评论家甚至比之为李白。

《宋诗纪事》所辑选的10余首诗,内容多是怡情自然风物,格调轻快空灵,江西诗派习气不甚浓重。

但他传世较多的是词,词的成就高于诗。

其词多描写闲适生活。

这与他隐居不仕的经历和志趣是直接相关的。

他能避纤丽与浮艳,以明朗爽洁的笔调绘出“淋浪淡墨水云乡”(〔浣溪沙〕),给北宋末年以来的词坛吹入了清新的空气。

他不乏写景的佳作,如〔虞美人〕:“山连积水水连空,溪上青蒲短短柳重重”;〔菩萨蛮〕:“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徐玑简介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

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

“皇考潮州太守定, 始为温州永嘉人”。

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 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

建安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移永州司理,兵官大执平民为赋,徐玑—一查明,予以释放。

为龙溪县丞,乡里豪富强占坡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今,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牢。

“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

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王禹偁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

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移知长洲。

端拱初,擢右拾遗,直史馆。

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淳化二年(991),贬商州团练副使。

至道元年(995),任翰林学士,坐讪谤,以工部郎中出知滁州,改知扬州。

真宗即位,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

与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知黄州,徙蕲州。

咸平四年卒,年四十八。

《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

禹偁性刚直,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曾三次遭贬黜。

著有《小畜集》。

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其诗文清丽可爱,颇受后人推重。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他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家。

王禹偁属“白体”。

杨冠卿简介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

晚寓临安。

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

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

”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

《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

《四库总目》传于世。

汪元量简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

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琳第三子。

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

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

尝谒文天祥于狱中。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

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

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陈德武简介

陈德武(生平不详)三山(今福建福州)人。

有《白雪遗音》一卷。

其《望海潮》词云:「之官路远,篙师又促旧航。

」又同调云:「三分春色,十分官事。

」盖尝出仕,道经钱塘、桂林、睢宁、浔阳等地。

余皆不详。

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

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

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

元祐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

六年,迁秘书省正字。

预修《神宗实录》。

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在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

绍圣元年(094),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

三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

明年,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

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

徽宗即位,复宣德郎,允北归,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

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

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

秦观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尹鹗简介

尹鹗(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成都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

事前蜀后主王衍,为翰林校书。

累官至参卿。

花间集称尹参卿,性滑稽,工诗词,与李珣友善,作风与柳永相近,今存十七首。

词存《花间集》、《尊前集》中。

今有王国维辑《尹参卿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