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

“宋朝诗人有哪些,宋朝有哪些诗人?宋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宋朝诗人!”

陶弼简介

陶弼(1015—1078)宋代诗人。

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人。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

,年六十四岁。

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

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

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

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

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

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

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

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陈克简介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

临海(今属浙江)人。

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

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贻序和伯父陈贻范均进士及第,并都担任过州县官。

他们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而且陈贻范还是著名的藏书家。

陈克自幼受家庭熏陶,才学日益长进,诗、词、文无不精通。

他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

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词格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

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

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

赵彦端简介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

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

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

终左司郎官。

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夏竦简介

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

景德四年(1007)中贤良方正科,授光禄丞,通判台州。

仁宗朝,与王钦若、丁谓等交结,渐至参知认事。

官至枢密使,封英国公。

后出知河南府,延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

皇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赠太师、中书令,谥文庄。

《宋史》有传。

著有《文庄集》一百卷,已佚。

《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王令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

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

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

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是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他仅有短暂的十年创作时间,却写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诗。

他的诗歌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他的诗大多是与友人的酬答唱和之作,主要叙述了自己的生平、志向与人生态度,为温饱而四处奔波的苦难生活。

王令一生艰难,心情一直比较沉郁,这类诗的基调也比较低沉。

王令一生不应举,不做官,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近贫苦大众而远离统治阶级,所以他的不少诗篇深刻反映了连年的灾荒与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剥削给民众带来的疾苦,更可贵的是,诗人还能明确地指出这种苦难来自于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展示自己救民众于苦难之志愿,《梦蝗》诗是其代表作,诗人这样以锋利的笔触,剥掉达官贵人们“仁义儒”、“尧舜趋”的外衣,显露他们“虎豹身”、“虫蛆腹”的原形,指出剥削阶级搜刮民脂民膏实比蝗虫更为残酷可恨的诗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不是多见的。

魏夫人简介

魏玩(魏夫人)生平未详。

曾燠《江西诗徵》卷八五《魏玩传》:「玩,字玉汝,襄阳人,道辅(魏泰字道辅)姊,曾文肃布妻。

博涉群书,工诗,尤擅人伦鉴,累封鲁国夫人。

有《魏夫人集》。

」诗有《虞美人草行》一首。

词多写闺情,今存十四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一卷。

王安国简介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

熙宁初,赐进士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历崇文院校书、秘阁校理。

与兄政见不合,反对新法。

后为吕惠卿所陷,放归田里。

熙宁七年卒,年四十七。

《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于《王安礼传》。

《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高观国简介

高观国(生卒年不详)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与史达祖同时,常相唱和,殆同为社友。

陆游于嘉泰二年入都修撰国史,高观国有《水龙吟》词贺放翁七十八岁生山。

观国复与陈造交,有《凤栖梧·湖头即席与长翁同赋》词。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谓陈造为观国词集作序,称其与史邦卿「皆秦、周之词,所作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少游、美成若唐诸公亦未及也「。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有盛名。

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又《介存斋论词杂著》:「竹屋得名甚盛,而其词一无可观,当由社中标榜而成耳。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竹屋词最隽快,然亦有含蓄处。

抗行梅溪则不可,要非竹山所及。

「冯煦《蒿庵论词》:「平心论之,竹屋精实有馀,超逸不足。

以梅溪较之,究未能旗鼓相当。

今若求其同调,则惟卢蒲江差足肩随。

「有《竹屋痴语》一卷。

传陆游妾简介

应该是指 相传是陆游的妾的女子吧。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林景熙简介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

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

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

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

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

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

卒葬家乡青芝山。

著作编为《霁山集》。

张抡简介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

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

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

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

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

《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赵令简介

赵令畤(1051~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

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