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诗句 | 读音 |
---|---|
分付杨花 |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fēn fùyáng huā |
念远情怀 | 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niànyuǎn|yuànqíng huái |
送春滋味 | 平仄:仄 平 平 仄 拼音: sòngchūnzī wèi |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释义
【分付】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比能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2.交给。唐白居易《题文集柜》诗:“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尧王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舜王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杨花】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宋陈偕《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曹禺《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轻的杨花呀!”典
【念】《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音。《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又《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又姓。西魏太守念賢。又《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 《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情怀】1.心情。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离宫殿,情怀恋恋。”唐杜甫《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扫愁箒扫不了我鬱闷情怀。”郁达夫《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2.情趣;兴致。明叶盛《水东日记·张云门书印谱后》:“太平盛时,文人滑稽如此,情怀可见,今不可得矣。”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不料刘霞裳和云:‘刘郎去后情怀减,不肯红粧直到今。’”3.犹胸怀。峻青《海啸》第二章:“为革命事业
【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弄切,音。《說文》遣也。《詩·邶風》遠送于野。《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又《增韻》將也。《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又《正韻》贈行曰送。《詩·秦風》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又縱送,善射之貌。《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
【春】〔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
【滋味】1.美味。《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高诱注:“欲美味也。”三国魏阮籍《乐论》:“故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2.味道。《管子·戒》:“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汉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叶圣陶《隔膜·潜隐的爱》:“伊从没吃过糖果,也不知道糖果是什么滋味。”3.引申指苦乐感受。《隶释·汉议郎元宾碑》:“加有聪明叡哲之才,博五经之滋味。”唐刘知几《史通·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