悚然听琮琤,耳观为之大
诗句 | 读音 |
---|---|
悚然听琮琤 |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sǒng rántīngcóng chēng |
耳观为之大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四泰 拼音: ěr guānwéi|wèizhīdà|dài|tài |
悚然听琮琤,耳观为之大释义
【悚然】1.惶恐不安貌。《三国志·吴志·孙霸传》:“顷闻二宫并絶宾客,远近悚然,大小失望。”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杜少陵诗云:‘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之意也。士大夫诵此,亦可以悚然惧,惻然思矣。”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赤律律起一阵劣风,劣风,不由人不悚然惊,凛然恐。”鲁迅《彷徨·祝福》:“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2.直竖貌。《西游记》第十回:“龙王见説,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虽然毛髮悚然,心
【琮琤】词。唐潘存实《赋得玉声如乐》:“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继神光之烛坛,响环珮之琮琤。”明陶宗仪《辍耕录·委羽山》:“幽泉琮琤,若鸣珮环於修竹间。”清姚鼐《新城道中书所见》诗:“千奇万态未易究,琮琤忽坠当吾车。”典
【耳观】谓但凭耳闻。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晚节始极旁搜,使事该切,措法操纵,虽思探溟海,而不堕魔境。世之耳观者,乃谓其比前少退,可笑也。”明王世贞《与俞仲蔚书》之十:“僕自寳褚河南《哀册》,后偶再閲宋景濂、方希古二跋,定知彼所见詹本之为摹,或为贋也,第恐耳观者翻据以蜉蝣撼我。”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大】〔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