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
诗句 | 读音 |
---|---|
雪影松声满谷寒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xuě yǐngsōng shēngmǎn3hán |
嵩山归路绕天坛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ōng1guī lùràotiān tán |
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释义
【雪影】1.白色的花鸟等物的影象。《闽徐夤《白鸽》诗》:“粉翎栖画阁,雪影拂琼窗。”元陈旅《题画梅》诗:“衝寒有客寻春去,移得晴窗雪影来。”元倪瓒《为曹佥事画溪山春晓图因题》诗:“磯头雪影多鸥鷺,也着狂夫一浣衣。”2.雪的残迹。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道旁疏疏落落几株槎杈的古树带着雪影,絶好一幅王石谷的《江干七树图》。”3.雪夜模糊的景物。瞿秋白《饿乡纪程》八:“贪看着寒月雪影,竟忘告诉车夫,走错了路。”漢
【松声】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俯视崝嶸,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宋王安石《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墻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满】〔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又姓,晉滿奮。又《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又《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又、満、。
【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又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嵩】〔古文〕崇《玉篇》思融切。同崧。《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又姓。 《正譌》嵩古作崇。《韋昭國語註》通用崈。《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绕】《廣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擾。《說文》纏也。《干祿字書》遶,通繞。又姓。《左傳·文十三年》繞朝贈之策。《註》繞朝,秦大夫。又《集韻》人要切,音蟯。撓,或作繞。
【天坛】祭天的高台。《宋书·礼志三》:“光武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坛。”《南齐书·礼志上》:“郊为天坛。”2.王屋山的绝顶,相传为黄帝礼天处。唐杜甫《昔游》诗:“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仇兆鳌注:“王屋山絶顶曰天坛。”宋陈师道《谈丛》卷十八:“王屋天坛,道书云黄帝礼天处也。”3.指北京的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之处。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封建时代祭祀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