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
诗句 | 读音 |
---|---|
算顽云痴雾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suànwán yúnchīwù |
不难扫荡 | 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bù|fǒunán|nàn|nuósǎo dàng |
青天白日 | 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qīng tiān bái rì |
元自分明 |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yuán zìfēn míng |
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释义
【算】《廣韻》蘇管切《集韻》《韻會》《正韻》損管切,音篹。《海篇》酸上聲。《廣韻》物數也。《儀禮·鄕飮酒禮》無算爵,無算樂。《註》算,數也。賔主燕飮,爵行無數,醉而止也。燕樂亦無數,或閒或合,盡歡而止也。《前漢·景帝紀》後二年詔曰:今訾算十以上廼得官,廉士算不必衆,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註》應劭曰:古者疾吏之貪,衣食足,知榮辱,限訾十算廼得爲吏。十算,十萬也。賈人有財,不得爲吏,廉士無訾又不得官,故減訾四算得官矣。師古曰:訾與貲同。又《集韻》緒纂切,又須兗
【顽云】不散的乌云。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顽云猛雨更相欺,声似虓号色如墨。”金曹之谦《风雪障面图》诗:“顽云暗空雪正飞,老木殭折溪流澌。”吴梅《莫更二首和小洲》之二:“孔雀东南才避地,顽云西北又高楼。”
【痴】《廣韻》丑之切《集韻》抽知切,音螭。痴疵,病也。一曰不廉。《正字通》俗癡字。又《集韻》超之切,音遲。痴,不達之貌。(癡)《唐韻》丑之切《集韻》《韻會》《正韻》超之切,音鴟。《說文》不慧也。《徐曰》癡者,神思不足。亦病也。《前漢·韋賢傳》今子獨壞容貌,蒙恥辱,爲狂癡,光曜晻而不宣。《後漢·高士傳》侯霸遣使徵嚴光,光曰:侯君房素癡,今小瘥耳。《晉書·王湛傳》湛有隱德,人皆以爲癡。又古人借書一瓻,還書一瓻,以盛酒酬之也。亦有作癡者。《藝苑雌黃》李濟翁云:借書一癡,惜書二癡,索書三癡,還書四癡。又《顏氏家訓》人無
【雾】《廣韻》《韻會》亡遇切,音務。《爾雅·釋天》地氣發,天不應,曰霧。霧謂之晦。《註》言晦冥。《釋名》霧,冒也,氣蒙亂覆冒物也。《廣韻》元命包曰:隂陽亂爲霧。《禮·月令》氛霧冥冥。《玉篇》本作霿。《廣韻》同霚。《集韻》同雺。又《集韻》謨蓬切,音蒙。又蒙弄切,音幪。又莫鳳切,音夢。義同。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难】〔古文〕《廣韻》《韻會》那干切《集韻》那肝切,音。《說文》鳥也。本作。又《玉篇》不易之稱也。《書·臯陶謨》惟帝其難之。《咸有一德》其難其愼。又珠名。《曹植·美人行》珊瑚閒木難。《註》《南越志》曰: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又姓。《正字通》南北朝難從党。見《姓苑》。又《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同儺。《集韻》難,卻除凶惡也。《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禮·月令》季春,命國難。《又》季冬命有司大難。又《詩·小雅》其葉有難。《傳》難然盛貌。《釋文》乃
【扫荡】亦作“扫盪”。扫除涤荡;荡平。《晋书·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圣主,扫荡讎耻。”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汉南,纪郢皆扫盪。”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扫荡妖孽,廓清寰宇。”宋王安石《<周礼>义序》:“太平之遗跡,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復全经。”明何景明《陇石行送徐少参》诗:“圣朝扫盪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见“扫荡”。
【青天白日】1.青天和白日。谓天气晴好。唐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臺。”宋杨万里《明发房溪》诗:“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水浒传》第八七回:“﹝公孙胜﹞便收了法术,阵中仍復如旧,青天白日。”刘大白《旧梦》诗:“青天白日之下,认识我心底光明,轰雷掣电之下,认识我心底勇猛。”老舍《四世同堂》六五:“按照老年的规矩,娶再醮的妇人应当在半夜里,因为寡妇再嫁是不体面的,见不到青天白日的。”2.谓大白天。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如今这青天白日,关着铺门,像什么模样
【元自】犹言原本,本来。唐杜甫《伤春》诗之二:“鬢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明李贽《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金人元自识人。”
【分明】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寳。’”峻青《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2.辨明。汉陆贾《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