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兵万灶尽貔虎,牧马千群皆驌驦
诗句 | 读音 |
---|---|
宿兵万灶尽貔虎 | 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sù|xiǔ|xiùbīngwàn|mòzàojìn|jǐnpí hǔ |
牧马千群皆驌驦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mù mǎqiānqúnjiē |
宿兵万灶尽貔虎,牧马千群皆驌驦释义
【宿】〔古文〕夙《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音夙。《說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又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又《增韻》安也,守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註》宿,安也。又《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又《廣韻》素也。《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又《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又國名。《春秋·隱二年》及宋人
【万】《廣韻》《集韻》《韻會》同萬。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萬
【灶】《五音集韻》則到切,音躁。俗竈字。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貔虎】“豼虎”。1.貔和虎。亦泛指猛兽。三国魏阮籍《搏赤猿帖》:“僕不想歘尔梦搏赤猿,其力甚於貔虎。”明王世贞《将军行》:“翩翩执金吾,緹骑类貔虎。”2.比喻勇猛的将士。《后汉书·光武帝纪赞》:“寻邑百万,貔虎为羣。”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驱貔虎,奋尺劒,入紫微,升帝道。”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阶下豼虎士,幕中鸳鷺行。”明孙贲《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诗:“九重下詔徵貔虎,推轂上将开都府。”3.比喻桀骜不驯的武夫。宋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自祖宗以来,以管军八人总领中外师旅
【牧马】牧放马匹。《庄子·徐无鬼》:“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唐杜牧《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暖日广川,牧马养习,以俟强大。”2.古代作战多用战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或胡骑南侵。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偃师张幕,河阳牧马,虽接战於富平,已连营於官渡。”唐温庭筠《送并州郭书记》诗:“塞城牧马去,烽火射鵰归。”唐无名氏《胡笳曲》:“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宋杨万里《国势》中:“是时虏之创痍未尽,而势力未全盛也。而今者狠然有窥吾淮甸,南下牧马之意。”3.放牧的马。旧题汉李
【千】《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又《廣韻》漢複姓。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群】《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