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初心妒口不言,君看跋语犹怅然
诗句 | 读音 |
---|---|
君看跋语犹怅然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jūnkàn|kānbá yǔyóuchàng rán |
遂初心妒口不言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uì chūxīndù kǒubù yán |
遂初心妒口不言,君看跋语犹怅然释义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跋语】文集等后的题词。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里中有元人《育婴图》摹本,载元献跋语,几七百言。”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戴给事既疏参吕司寇矣,承恩辨疏,即以跋语为出於给事之笔,此仇口往復之常,亦无足讶。”冰心《晚晴集·悼郭老》:“过了几天,老舍先生就送来一张郭老赠我的条幅,上面写着一首五律,还有跋语。”
【犹】《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又《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又《集韻》可止之辭也。《詩·
【怅然】失意不乐貌。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序:“罔兮不乐,悵然失志。”《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唐无名氏《河东记·独孤遐叔》:“遐叔悵然悲惋,谓其妻死矣。”元倪瓒《人月圆》词:“悵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冰心《寄小读者》八:“读此使我恍然如有所得,又怅然如有所失。”
【遂初】1.早先;以前。汉蔡邕《协和婚赋》:“考遂初之原本,览阴阳之网纪。”一本作“邃初”。2.遂其初愿。谓去官隐居。《晋书·孙绰传》:“﹝孙绰﹞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餘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宋徐铉《寄江都路员外》诗:“县斋晓闭多移病,南亩秋荒忆遂初。”元刘诜《和许中立》:“有赋堪惩咎,无成託遂初。”清梅庚《送大兄南还》诗:“故乡自足林泉趣,最荷君恩许遂初。”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妒口】“妬口”。嫉妒的话。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顺天解元》:“顺天解元向有被议者,以輦下人众,妬口易生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是虽妒口,然不可谓无此事也。”典
【不言】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晋孙绰《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唐韩愈《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3.不料。唐宋之问《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