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气味少人知,一度相逢一度奇

岁寒气味少人知,一度相逢一度奇

诗句读音
一度相逢一度奇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yí dùxiāng féngqí|jī
岁寒气味少人知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suì hánqì wèishǎo|shàorénzhī|zhì

岁寒气味少人知,一度相逢一度奇释义

【一度】1.计量日月星辰运行距离的一个单位。《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以周於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汉班固《白虎通·日月》:“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晋书·天文志上》:“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朱子语类》卷二:“望时,是月与日正相向,如一箇在子,一箇在午,皆同一度。”2.犹一次。五代谭用之《赠索处士》诗:“一度相思一惆悵,水寒烟澹落花前。”《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天帝嗔怒,罚织女住在天河之东,牛郎住在天河之西。一

【相逢】;会见。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唐韩愈《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宋王易简《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清徐士銮《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

【奇】《廣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琦。異也。《莊子·北遊篇》萬物一也。臭腐化爲神奇,神奇復化爲臭腐。《仙經》人有三奇,精,氣,神也。又祕也。《史記·平傳》平凡六出奇計,其奇祕世莫得聞。又姓。又天神名。《淮南子·地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又四凶之一。《史記·五帝紀》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窮奇。《註》窮奇,卽共工氏。又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窮奇犀。《註》狀如牛,蝟毛,音如嘷狗,食人。又江神謂之奇相。《江記》帝女也。卒爲江神。又與琦通。又《廣韻》《集韻》《韻會》居宜切,音羈。一者,奇也。

【岁寒】1.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唐黄滔《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2.喻事情的终极。《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阳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胡三省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3.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李善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唐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

【气味】1.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九英,叶根麤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唐杜甫《谢严中丞送乳酒》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宋梅尧臣《答王德言遗柑》诗:“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许地山《再会》:“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2.比喻意趣或情调。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不喜星书及算术、九宫、三棊、太一、飞符之属,了不从焉,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唐白居易《白发》诗:“雪髮随梳落,霜毛绕鬢垂。加添老气趣,改变旧容仪。”宋范成大《元日山寺》诗:“少年

【少】《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