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秀色镇依旧,日暖素英能一新
诗句 | 读音 |
---|---|
岁寒秀色镇依旧 | 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suì hánxiù sèzhènyī jiù |
日暖素英能一新 |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4nuǎnsùyīngnéng|nàiyī xīn |
岁寒秀色镇依旧,日暖素英能一新释义
【岁寒】1.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唐黄滔《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2.喻事情的终极。《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阳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胡三省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3.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李善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唐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
【秀色】的容色。汉张衡《七辩》:“淑性窈窕,秀色美艷。”晋傅玄《明月篇》:“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唐李白《古风》之二六:“秀色空絶世,馨香谁为传?”宋曾巩《明妃曲》之一:“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2.优美的景色。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唐杜甫《次晚洲》诗:“晚洲适知名,秀色固异状。”宋王特起《梅花引》词:“山之麓,河之曲,一湾秀色盘虚谷。”郭沫若《歌颂中朝友谊·洪命熹副首相陪游金刚山》诗:“同上金刚幸有缘,胸中秀色几迴旋。”
【镇】《字彙》俗鎭字。
【依旧】照旧。《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年幼,依旧居内。”唐赵璜《题七夕图》诗:“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图。”清孙枝蔚《避乱赠刘二含哲》诗:“桂花依旧身无恙,听説长安血似池。”茅盾《色盲》:“虽然依旧是多事之秋,但空气是不热。”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暖】《廣韻》同。《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素】《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訴。《說文》作,白緻繒也。从糸,取其澤也。《九經字》隷省作素。《小爾雅》縞之麤者曰素。《釋名》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急就篇註》素謂緝之精白者。《禮·雜記》純以素。《註》素,生帛也。又《易·履卦》素履往旡咎。《疏》處履之始而用質素。又《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傳》素,象瑱。又《詩·魏風》不素餐兮。《傳》素,空也。又《禮·檀弓》有哀素之心也。《註》凡物無飾曰素。又《禮器》或素或靑。《註》素,尙白。又《左傳·僖二十八年》其衆素飽。《疏》素訓爲直
【英】《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又木名。《爾雅·釋木》權,黃英。又葉亦謂之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註》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又《博雅》美也。《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又《爾雅·釋山》再成,英
【能】《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又《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又《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又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又與耐通。《前
【一新】全部更新。宋陆九渊《张公墓志》:“变其旧俗,轨范一新,乡里改观焉。”《明史·王竑传》:“竑至,简士马,缮阨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我们认为抗战已到了紧急的转变关头,只有迅速召集这种有权力而又能代表民意的国民大会,才能一新政治面目,挽救时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