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渐近年,归依佛,归依道
诗句 | 读音 |
---|---|
虽然我渐近年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suī ránwǒjiàn|jiānjìn nián |
归依佛 | 平仄:平 平 平 韵脚:入八物 拼音: guī yī2|2|4|2 |
归依道 | 平仄: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guī yīdào |
虽然我渐近年,归依佛,归依道释义
【虽然】即使如此。《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焉。予虽然,岂舍王哉!”宋叶适《绩溪县新开塘记》:“﹝人﹞皆欲为乐岁。人之愿虽然,而人之事不能尽然也。”清恽敬《与福子申书》:“粤东官事如焦原火发,非一手所能扑,漏防雨溃,非一簣所能障。虽然,天下事皆天下人为之,非仁弟之望而谁望耶?”2.犹即使。唐于鹄《题邻居》诗:“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虽然罪不及孥,只是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渐】《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又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又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又漬也,濕也。《詩
【近年】1.指过去不远的数年。明张居正《文华殿论奏》:“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近年馆课,悉用朱阑大卷。先公入翰林时,尚是白摺也。”茅盾《林家铺子》四:“近年他虽然万分拮据,面子上可还遮得过去。”2.临近新年。清赵翼《簷曝杂记·假印大案》:“正当节届近年,天气开朗。”
【归依】1.佛教语。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称。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州乡媿伏,远邇归依。”唐胡伯崇《赠释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听者尽归依。”明宋濂《广利禅寺碑铭》:“自晋逮今歷一千九十七年之多,国王大臣以及氓隶,靡不归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闻者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2.投靠;依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四折:“俺父亲投唐以来,撇下我归依无处。”清顾炎武《与颜修来手
【佛】〔古文〕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勿切,音咈。《說文》見不諟也。又仿佛亦作彷彿,髣髴。《揚雄·甘泉賦》仿佛其若夢。《班固·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覿幽人之髣髴。《漢書》作仿佛。又捩也。《禮·曲禮》獻鳥者,佛其首,畜鳥則勿佛。《註》恐鳥喙害人,爲小竹籠,以捩轉其首也。又逆也,戾也。《禮·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揚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與拂同。又輝粲貌。《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又三佛齊,佛郞機,柔佛,皆外國名。又佛桑,花名。又姓。明佛正。又佛佗。佛者,覺也。以覺悟羣生也。又《集韻》《
【归依】1.佛教语。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称。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州乡媿伏,远邇归依。”唐胡伯崇《赠释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听者尽归依。”明宋濂《广利禅寺碑铭》:“自晋逮今歷一千九十七年之多,国王大臣以及氓隶,靡不归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闻者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2.投靠;依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四折:“俺父亲投唐以来,撇下我归依无处。”清顾炎武《与颜修来手
【道】〔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