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

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

诗句读音
朝朝暮暮催疲老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hāo zhāomù mùcuīpí lǎo
岁岁年年奔远道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suìsuì niánniánbēn|bènyuǎn dào

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释义

【朝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辩。”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始皇时童謡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嫗闻之,朝朝往窥。”唐孟浩然《留别王维》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白云朝朝走,青山日日閒。”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六回:“或另有意外金钱,作为特赐,於是朝朝花酒,夜夜笙歌。”朱德《苦热》诗之一:“雨后朝朝上晓峯,登高缓步气从容。”

【暮暮】刘长卿《步登夏口古城作》诗:“但见荒郊外,寒鸦暮暮飞。”宋陆游《日出入行》:“但见旦旦升天东,但见暮暮入地中。”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疲老】1.衰老。南朝宋鲍照《从拜陵登京岘》诗:“衰贱谢远愿,疲老还旧邦。”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2.困倦劳顿。《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吾兵疲老,世充凴守坚城,未易猝拔。”

【岁】〔古文〕亗《唐韻》相銳切《集韻》須銳切,音帨。《釋名》歲,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歲者,遂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書·洪範》五紀,一曰歲。《傳》所以紀四時。《又》王省惟歲。《傳》王所省職,兼總羣吏,如歲兼四時。又星名。《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註》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又》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右行於天,一歲移一

【岁年】1.年月;时光。唐刘知几《史通·自叙》:“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积有岁年。”明高启《松隐居为戴叔能赋》诗:“山中相依岁年久,羡君独结苍髯叟。”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且移无用之岁年为有用之岁年,移空费之脑力为实益之脑力。”2.一年。指短时间。清恽敬《与汤敦甫书》:“春间得復书,儒者之气盎然楮墨,及读其辞,益知先生之所养,非岁年所能至也。”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奔】〔古文〕犇《唐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本平聲。《說文》走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一曰趨事恐後曰奔。《詩·周頌》駿奔走在廟。又嫁娶而禮不備亦曰奔。《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謂不必六禮備,非淫奔也。又凡物皆言奔。《詩·鄘風》鶉之奔奔。《小雅》鹿斯之奔。《石鼓文》霝雨奔樹。《韓愈·秋懷詩》鳴聲若有意,顚倒相追奔。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按奔言俱十三元韻,《正字通》沿《字彙》之誤,奔叶音邊,豈以言在一先韻耶。又姓。石

【远道】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够,远道不至。”汉刘向《说苑·尊贤》:“是故游江海者託於船,致远道者託於乘。”唐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柯岩《快活的小诗·看球记》:“妈妈可盼着‘新疆’得胜,因为‘新疆’是远道来的客人。”参见“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