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愿边人耕,岁岁生禾黍
所愿边人耕,岁岁生禾黍释义
【所愿】愿望;希望。《孟子·公孙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晋陶潜《闲情赋》:“考所愿而必违,徒契阔以苦心。”2.指愿意去的地方。唐韩愈《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汉
【边人】亦作“邉人”。1.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晋人杀厉公,边人以告。”韦昭注:“边人,疆埸之司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天锡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唐王建《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明刘基《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清李基和《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2.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唐张籍《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宋王安石《本朝百年
【耕】〔古文〕畊《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音更。《說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易·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謂之耕。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里,獻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宋史·王韶傳》
【岁】〔古文〕亗《唐韻》相銳切《集韻》須銳切,音帨。《釋名》歲,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歲者,遂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書·洪範》五紀,一曰歲。《傳》所以紀四時。《又》王省惟歲。《傳》王所省職,兼總羣吏,如歲兼四時。又星名。《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註》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又》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右行於天,一歲移一
【生】〔古文〕《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甥。《說文》進也。《玉篇》起也。《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註》生,起也。又《玉篇》產也。《博雅》人十月而生。《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又出也。《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註》生,猶動出也。又養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又《韻會》死之對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漢·文帝紀》
【禾黍】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宋曾巩《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