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亭障息剽夺,扫荡螟螣囚神奸
| 诗句 | 读音 |
|---|---|
| 肃清亭障息剽夺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sùqīngtíng zhàngxīpiāo duó |
| 扫荡螟螣囚神奸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ǎo dàngmíng tèqiúshén jiān |
肃清亭障息剽夺,扫荡螟螣囚神奸释义
【肃】〔古文〕《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音宿。《說文》持事振敬也。从聿在上,戰戰兢兢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傳》肅,嚴也。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又《洪範》恭作肅。《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禮·玉藻》色容厲肅。《疏》厲,嚴也。肅,威也。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又縮也。《詩·豳風》九月肅霜。《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註》謂枝葉縮栗。又《爾雅·釋詁》進也。《詩·大雅》民有肅心,荓云不逮。《箋》肅
【亭障】“亭鄣”。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尉缭子·守权》:“凡守者,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史记·大宛列传》:“於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北周庾信《拟咏怀》诗:“萧条亭障远,悽愴风尘多。”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歷亭鄣堡戍。”清吴伟业《赠辽左故人》诗:“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汉
【息】〔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又《禮·月令註》陽生
【剽夺】1.掳掠。《后汉书·刘盆子传》:“三辅郡县营长遣使贡献,兵士輒剽夺之。”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兼以瘴癘不毛,番夷剽夺,风日惨澹,有冬无春,行役之艰,於此为极。”曹之骐《腾越光复纪略》:“始事之初,文光与各军约:申纪律,禁剽夺,违者以军法从事。”2.抄袭。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乐府自晋失传,寥寥千载,拟者弥多,合者弥寡。至於嘉隆,剽夺斯极。”
【扫荡】亦作“扫盪”。扫除涤荡;荡平。《晋书·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圣主,扫荡讎耻。”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汉南,纪郢皆扫盪。”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扫荡妖孽,廓清寰宇。”宋王安石《<周礼>义序》:“太平之遗跡,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復全经。”明何景明《陇石行送徐少参》诗:“圣朝扫盪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见“扫荡”。
【螟螣】1.两种食苗的害虫。《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毛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汉桓宽《盐铁论·论菑》:“政教不均,则水旱不时,螟螣生。”《明史·王德完传》:“故雨泽缘天怒而屯,螟螣因人妖而出。”2.喻为害人民者。《晋书·刘聪载记》:“邪佞者,宇宙之螟螣,王化之蟊贼也。”清唐孙华《蔬食》诗:“吾徒乃安坐,糜穀类螟螣。”
【囚】《唐韻》似由切《集韻》《韻會》徐由切,音遒。《說文》繫也。从人,在囗中。《爾雅·釋言》拘也。《風俗通》遒也。辭窮情得,以罪誅遒也。《周禮·秋官·掌囚註》囚,拘也。主拘繫當殺者。又《掌囚》掌守盜賊。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註》拲者,兩手共一木也。中罪不拲,手足各一木。下罪又去桎。又罪人也。《禮·月令》挺重囚,益其食。《註》挺,拔出之意。重囚禁繫嚴密,故特加寬,益其食也。又獄辭亦曰囚。《書·康誥》丕蔽要囚。《註》要囚,獄詞之要者。蔽,斷也,爲囚求生道也。又《詩·魯頌》在泮獻囚。《註》囚,所鹵
【神奸】亦作“神奸”。1.能害人的鬼神怪异之物。《左传·宣公三年》:“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杜预注:“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汉王充《论衡·儒增》:“安能入山泽不逢恶物,辟除神姦乎?”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三槐以鼐鼎象物,知其神奸;五等以桓珪班瑞,守其宫室。”宋苏轼《洞庭春色赋》:“尽三江於一吸,吞鱼龙之神姦。”清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诗:“观人如列鼎,欲察神姦状。”2.奸诈狡猾的人。明屠隆《綵毫记·禄山谋逆》:“裂土控燕韩,部落连蕃汉,包藏逆节伏神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