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

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

诗句读音
明月七盈亏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míng yuèqīyíng kuī
素书三往复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sù shūsānwǎng fù

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释义

【明月】1.光明的月亮。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刘大白《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王逸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冯浩笺注:“明月,珠也。”清刘大櫆《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3.喻泪珠。唐孟郊《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4.下一个

【七】《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又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又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桼

【盈亏】《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本谓自然之道盈满者则亏减之。后多以“盈亏”指增减;盈满或亏损。唐李白《古风》之五九:“田竇相倾夺,宾客互盈亏。”程善之《春日杂感》诗:“天地相盈亏,万物各成毁。”2.指月之圆缺。宋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元张可久《粉蝶儿·春思》曲:“落花残月应何济,花须开谢,月有盈亏。”明何景明《明月篇》:“书中笛里空相忆,几见盈亏泪沾臆。”3.犹得失。南朝宋鲍照《代邽街行》:“百年难必果,千虑易盈亏。”清朱仕琇《又答李璠玉书》:“使其心有以自

【素书】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唐杜甫《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明王錂《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鸞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鶯儔自可期。”清吴伟业《鲞鹤》诗:“丁令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2.兵书名。旧题汉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老子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张商英所伪托。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黄石公所传之书。宋张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往复】来回;往返。唐韩愈《孔公墓志铭》:“海道以年计往復,何月之拘?”《明史·项忠传》:“今秋深草寒,若更调他军,恐往復需时,贼得远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五更携眷去,不知何作,言往復可三日耳。”2.往而复来,循环不息。晋郭璞《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復,或夕或朝。”唐黄滔《融结为河岳赋》:“星辰昼夜以明灭,乌兔东西而往復。”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四》:“此等处,关棙一转,别有往復迴环之妙。”3.犹进退。《素问·六微旨大论》:“故气有往復,用有迟速。”张介宾注:“气有往復,进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