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物茫茫随野马,英雄千载赤心存

俗物茫茫随野马,英雄千载赤心存

诗句读音
英雄千载赤心存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三魂
拼音: yīng xióngqiān zǎichì xīncún
俗物茫茫随野马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sú4máng máng2yě mǎ

俗物茫茫随野马,英雄千载赤心存释义

【英雄】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汉书·刑法志》:“﹝高祖﹞总擥英雄,以诛秦项。”《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毛泽东《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唐高适《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刘知远见史弘肇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唐韩愈《歧山下》诗:“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清昭槤《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纯皇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赤心】的心志。《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於愉殷赤心之所。”王先谦集解:“赤心者,本心不杂贰。”2.赤诚的心。《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宋苏轼《明君可以为忠言赋》:“上之人闻危言而不忌,下之士推赤心而无损,岂微忠之能致,有至明而为本。”巴金《秋》三四:“大家最敬重、最宝贵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因此他们能够以赤心相见。”3.指物体中心呈红色的部分。《诗·大雅·緜》“柞棫拔矣”三国吴陆玑疏:“柞棫……其材理全白,无赤心者曰桵。”

【存】〔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尊切,音蹲。《爾雅·釋詁》存,在也,察也。《疏》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存卽在也。《易·繫辭》成性存存。《孟子》操則存,舍則亡。《禮·祭義》致愛則存。《註》孝子致極愛親之心,則若親之存也。又《說文》恤問也。《禮·王制》八十月告存。《集說》告猶問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問存否也。又《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省也。《周禮·天官》大喪存奠彝。《註》欲見其所奠彝朝夕存省之意也。又叶昨先切,音前。《楚辭·遠遊》壹氣孔神兮,於中夜存。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又叶匠鄰切,音秦

【俗】〔古文〕圱《唐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音續。習也。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禮·曲禮》禮從宜,使從俗。又《周禮·天官》八則治都鄙,六曰禮俗,以馭其民。又不雅曰俗。《黃庭堅曰》士俗不可醫。或問不俗之狀,庭堅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 《說文》从人,谷聲。《徐曰》俗之言續也。轉相習也。漢典考證:〔相如上林賦徼受屈。〕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考證:〔相如上林賦徼受屈。〕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物】《唐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勿。《說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易·乾卦》品物流形。又《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周禮·天官·大宰》九貢,九曰物貢。《註》物貢,雜物,魚鹽橘柚。又《玉篇》事也。《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疏》物,事也。《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註》物,猶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又《詩·小雅》比物四驪。《傳》物,毛物也。《又》三十維物,爾牲則具

【茫茫】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宋王安石《化城阁》诗:“俯视大江奔,茫茫与天平。”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者否?”朱德《苦热》诗之一:“滚滚长江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2.遥远。汉荀悦《<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唐杨衡《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秦关?”清陈维崧《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龚尔位《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3.渺茫;模糊不清。汉

【随】〔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廣韻》從也,順也。《書·禹貢》隨山刊木。《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又易卦名。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又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又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

【野马】1.兽名。一种野生的马。《逸周书·王会》:“请令以橐駞、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朱右曾校释:“野马,如马而小,出塞外。”《战国策·宋卫策》:“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目前我国北方仍有出产。国务院规定,列为保护动物,严禁捕猎。2.兽名。貉的俗称。明陈禹谟《四书名物考》:“楚蜀界中多貉,俗名野马。”3.指野性不驯的马。唐韩愈《招扬之罘》诗:“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宋苏轼《次韵张恕春暮》:“老猿好饮常连臂,野马依人自络头。”《红楼梦》第八二回:“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