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志不为温饱计,赤心未报圣明恩

素志不为温饱计,赤心未报圣明恩

诗句读音
赤心未报圣明恩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四痕
拼音: chì xīnwèibàoshèng míngēn
素志不为温饱计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sù zhìbù wéiwēnbǎo jì

素志不为温饱计,赤心未报圣明恩释义

【赤心】的心志。《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於愉殷赤心之所。”王先谦集解:“赤心者,本心不杂贰。”2.赤诚的心。《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宋苏轼《明君可以为忠言赋》:“上之人闻危言而不忌,下之士推赤心而无损,岂微忠之能致,有至明而为本。”巴金《秋》三四:“大家最敬重、最宝贵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因此他们能够以赤心相见。”3.指物体中心呈红色的部分。《诗·大雅·緜》“柞棫拔矣”三国吴陆玑疏:“柞棫……其材理全白,无赤心者曰桵。”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报】《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保去聲。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註》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又告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又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又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又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嬀。《註》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又與赴通。《

【圣明】,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汉书·晁错传》:“利施后世,名称圣明。”汉荀悦《汉纪·平帝纪》:“闻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寇,难易可知。”明陈大声《画眉序·元夜》套曲:“托赖着吾皇圣明,岁岁年年贺太平。”《平山冷燕》第一回:“臣夜观乾象,见祥云瑞靄,拱护紫微,喜曜吉星,照临黄道,主天子圣明,朝廷有道。”2.皇帝的代称。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

【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痕切,音蒽。《說文》惠也。从心因聲。《徐曰》因者,有所因也。因心爲恩。又愛也,澤也。又《廣韻》隱也,私也。又州名。漢合浦郡,唐立恩州。又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又姓。前漢燕祭酒恩茂。《風俗通》大夫成恩之後。又叶衣延切,音烟。《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內以書心,外以告天。

【素志】平素的志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宋曾巩《授中书舍人谢启》:“惟殫许国之诚,弥坚素志;庶答知人之遇,不在他门。”清唐孙华《诸葛武侯祠》诗:“三分非素志,八阵渐成功。”冰心《两个家庭》:“要论职位,你还比我高些,薪俸也比我多些,至于素志不偿,是彼此一样的。”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高诱注:“不为,不成也。”3.不算,不是。南朝宋颜延之《

【温】《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蕰。水名。《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又水名。《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又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又水名。《水經》温水,出牂柯夜郎縣。又泉名。《潘岳·西征賦》湯井温谷。《註》卽温泉也。又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温之麥。《註》温,今河內温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又郡名。温州府,今屬浙江。又色和曰温。《論語》色思温。又性純粹曰温。《詩·秦風》温其如玉。又《爾雅·釋訓》温温,柔也。《疏》寬緩和柔也。《詩·大雅

【饱计】宋陆游《晚秋农家》诗:“既画菘韭畦,遂营瓜芋区。豉香吴盐白,饱计已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