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子仙丹判,诗人伎俩同

俗子仙丹判,诗人伎俩同

诗句读音
俗子仙丹判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二十九換
拼音: súzǐxiān dānpàn
诗人伎俩同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shī rénjì liǎngtóng|tòng

俗子仙丹判,诗人伎俩同释义

【俗】〔古文〕圱《唐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音續。習也。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禮·曲禮》禮從宜,使從俗。又《周禮·天官》八則治都鄙,六曰禮俗,以馭其民。又不雅曰俗。《黃庭堅曰》士俗不可醫。或問不俗之狀,庭堅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 《說文》从人,谷聲。《徐曰》俗之言續也。轉相習也。漢典考證:〔相如上林賦徼受屈。〕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考證:〔相如上林賦徼受屈。〕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仙丹】道教为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所炼制的丹药。《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六年》:“﹝赵王鎔﹞晚年好事佛及求仙,专讲佛经,受符籙,广斋醮,合炼仙丹。”《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慕道修真还苦行,游山玩景炼仙丹。”2.比喻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如以千钧之石,将肠胃压下……未半盂,沉沉睡去,顙上微汗,朦朧中闻家慈唶曰:‘岂非仙丹乎!’”张天翼《清明时节》:“他主张罗二爷该喝点童便--这比仙丹还灵。”典

【判】《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說文》分也。从刀,半聲。《玉篇》分散也。又《增韻》半也。《周禮·地官·媒氏》掌萬民之判。《註》判,半也。得耦爲合,主合其半。又《周禮·秋官·朝士》凡有責者,有判書以治則聽。《註》判,分半而合者,故書判爲辨。又《前漢·翟方進傳》天地判合。《註》師古曰:判之言片也。又斷也。《唐書·選舉志》試身言書判。又《韻會》宰相出典州曰判。又通作牉。《字林》牉合其半,以成夫婦。《儀禮·喪服禮》夫妻牉合。又通作泮。《史記·陸賈傳》自天地剖泮。

【诗人】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2.写诗的作家。汉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唐白居易《马上作》诗:“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明黄淳耀《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摩詰、昌黎、梦得、圣俞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孙犁《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伎俩】1.技能;本领。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流业》:“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伎俩。”刘昞注:“错意工巧。”唐贯休《战城南》诗之一:“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明康对山《述隐》曲:“愧无伎俩佐虞唐,堕落在儿曹细党。”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一卷生吞杜老诗,圣人伎俩只如斯。”2.手段,花招。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吞象心肠歹伎俩,谷中添粃屑,米内插粗糠。”《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尹喝退高赞,唤尤辰上来,駡道:‘弄假成真,以非为是,都是你弄出这个伎俩!’”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妖妇进资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