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
诗句 | 读音 |
---|---|
笑濯沧浪足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去十遇 拼音: xiàozhuó|zhàocāng lángzú |
归来高卧 | 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guī láigāo wò |
踏遍春山 |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tàbiànchūn shān |
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释义
【笑】〔古文〕咲《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音肖。《廣韻》欣也,喜也。《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爲笑。《詩·邶風》顧我則笑。《毛傳》侮之也。《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論語》夫子莞爾而笑。《註》小笑貌。又獸名。《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又《韻補》思邀切。《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
【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濁。《說文》也。《詩·大雅》可以濯罍。《傳》濯,滌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反告濯具。《註》濯,漑也。又洗心亦曰洒濯。《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又《爾雅·釋詁》濯,大也。《詩·大雅》王公伊濯。又光明也。《詩·大雅》鉤膺濯濯。又《博雅》濯濯,肥也。一曰娛遊也。《詩·大雅》麀鹿濯濯。又山無草木之貌。《孟子》是以若彼濯濯也。又飮也。《禮·少儀疏》將飮之,而跪之,曰賜濯。濯,猶飮也。又湖名。《廣輿記》濯湖,在江西瑞州府新昌縣。又《集韻》式灼切,音爍。水貌。又《廣韻》《集
【沧浪】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孔传:“别流在荆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夏水》:“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宋姜夔《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沔,沧浪之烟雨,鸚鵡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李善注:“孟子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
【足】〔古文〕疋《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又《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又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又《廣韻》子句
【归来】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许地山《再会》:“靠窗櫺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潘漠华《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和伯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郑玄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4.指晋陶潜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茂陵谢病,非无《封禪》
【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晋书·隐逸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颯至,自谓羲皇上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巴金《家》十二:“高卧在箱子里的历代祖先的画像也拿出来。”2.指隐居不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卿(谢安)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唐赵璘《因话录·商下》:“次子察,进士及第,累佐使府,后高卧庐山。”许地山《狐仙》:“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3.汉
【踏】《廣韻》他合切《集韻》託合切,音塔。《玉篇》足著地也。又《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沓。踐也。《說文》本作蹋。今文作踏。或作蹹。《郭茂倩·樂府》有踏歌詞、踏歌行。
【遍】《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春山】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唐王维《鸟鸣涧》诗:“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莫待瀟湘芳草緑,春山处处子规声。”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唐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元吴昌龄《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清洪楝园《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3.指春神。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大兴、宛平县令设案於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