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仙人白玉篇,逸才清思两难全

太白仙人白玉篇,逸才清思两难全

诗句读音
太白仙人白玉篇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tàibáixiān rényù piān
逸才清思两难全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二仙
拼音: yìcáiqīng sīliǎng nánquán

太白仙人白玉篇,逸才清思两难全释义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白】〔古文〕《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又《禮·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又《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

【仙人】亦作“僊人”。1.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文选·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李善注引《列仙传》:“王子乔者,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新唐书·方技传·姜抚》:“自言通僊人不死术,隐居不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唐道士侯道华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云笈七籤》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2.唐人用以称女道士。唐李白《玉真仙人词》王琦注引胡震

【玉篇】1.字书名。南朝梁顾野王撰,凡三十卷。《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先是太学博士顾野王奉令撰《玉篇》,简文嫌其书详略未当,以愷(萧愷)博学……使更与学士删改。”2.泛指字书。唐罗隐《昇平公主旧第》诗:“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纔罢到文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文章全不会后,‘玉篇’都记彻。”

【逸】〔古文〕《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廣韻》失也,過也。《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註》過失也。又《廣韻》奔也,縱也。《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註》縱之也。又《正韻》隱也,遁也。《論語》舉逸民。又逸逸,往來次第也。《詩·小雅》舉醻逸逸。又《韻會》通作佚。《孟子》遺佚而不怨。又與軼通。《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才】《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又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又質也,力

【清思】清雅美好的情思。亦谓清静地思考。《汉书·礼乐志》:“勿乘青玄,熙事备成。清思眑眑,经纬冥冥。”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一:“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杜亮﹞有时或烹甌茶儿,助他清思;或煖杯酒儿,接他辛苦。”

【两难】样都有难处。《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河中王重盈卒,其诸子珂珙争立,克用请立珂,凤翔李茂员、邠寧王行瑜、华州韩建请立珙。昭宗初两难之,乃以宰相崔胤为河中节度使。”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其来文接收与否,反属两难。”郭沫若《行路难》二:“真是两难,他们有一封信无一封信的催我到校任课,但到现在还没有接到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