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仁贤誉,闺门孝友声

台阁仁贤誉,闺门孝友声

诗句读音
台阁仁贤誉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tái gérén xiányù
闺门孝友声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guī ménxiào yǒushēng

台阁仁贤誉,闺门孝友声释义

【台阁】台与阁的并称。亦泛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汉刘向《说苑·反质》:“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趋末,宫室臺阁,连属增累。”唐罗邺《旧侯家》诗:“臺阁层层倚半空,遶轩澄碧御沟通。”2.汉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臺阁。”李贤注:“臺阁,谓尚书也。”宋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诗:“朝廷尚贤俊,磊砢充臺阁。”3.宋代酒库于每年迎引新酒时所举行的游艺活动。宋周密《武林旧事·迎新》:“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於四月初开煮,九月初

【仁贤】且贤。《韩非子·难言》:“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晋书·向雄传》:“殿下讎枯骨而捐之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2.仁人与贤人。《孟子·尽心下》:“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汉书·孔光传》:“毁譖仁贤,诬愬大臣。”

【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余去聲。《說文》稱也。《玉篇》聲美也。《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譽。《註》譽者,過美之名。《詩·周頌》以永終譽。《箋》聲美也。《禮·表記》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莊子·盜跖篇》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又《禮·祭統孔疏》援神契云:大夫之孝曰譽。又星名。《晉書·天文志》瑞星,三曰含譽。又姓。平原大守譽粹。見《晉書》。又《諡法》狀古述今曰譽。又通作豫。《詩·小雅》是以有譽處兮。《傳》譽,善聲也。處,安樂也。蘇氏曰:譽、豫通。凡詩之譽,皆言樂也。又《韻會小補》通作與。《禮

【闺门】1.宫苑、内室的门。借指宫廷、家庭。《礼记·乐记》:“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淮南子·主术训》:“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溼,闺门重袭以避姦贼。”《周书·孝义传·秦族》:“﹝秦族﹞与弟荣先,復相友爱,闺门之中,怡怡如也。”清刘大櫆《阮君传》:“世忠、世恩,其操履亦闺门庸行之常,无异於人者,然求之世俗,何其难得而可敬也!”2.妇女所居之处。《北齐书·尉瑾传》:“瑾外虽通显,内闕风训,闺门秽杂,为世所鄙。”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五》:“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於闺门,论战鬭之

【孝友】1.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毛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后汉书·韩棱传》:“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餘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唐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夫人在家,以聪明孝友为父母所偏爱。”宋王安石《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诗:“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清钮琇《觚賸续编·李生孝友》:“余因叹其处人伦之变,而孝友不失其常,可谓贤矣。”2.指对兄弟友爱。《书·君陈》:“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