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当朝肃,多才接迹升

太后当朝肃,多才接迹升

诗句读音
多才接迹升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六蒸
拼音: duō cáijiē jìshēng
太后当朝肃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tàihòudāng cháosù

太后当朝肃,多才接迹升释义

【多才】谓富于才智。唐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祇因循。”2.借指富有才能的人。《天雨花》第一回:“出了南门园外临,多才下马花园外,进门观玩洛阳春。”3.指意中人。多用于女指男。元徐再思《沉醉东风·春情》曲:“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箇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想俺那多才,柳陌花街,莫不是谢馆秦楼,多应在走马章臺。”汉

【接迹】“接蹟”。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唐赵璘《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清顾炎武《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唐韩愈《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明刘基《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太平天囯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歷汉文、武、宣、明、桓、梁武、唐宪,接跡效尤於后,至宋徽又更改皇上帝尊号。”见“接跡”。

【升】《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音陞。《說文》籥也。十合爲升。《前漢·律歷志》升者,登合之量也。古升上徑一寸,下徑六分,其深八分。龠十爲合,合十爲升。又成也。《禮·樂記》男女無辨則亂升。又《廣韻》布八十縷爲升。《禮·雜記》朝服十五升。又卦名。《易·升卦》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又降之對也。《書·畢命》道有升降。《註》猶言有隆有汙也。又登也,進也。《詩·小雅》如日之升。《易·坎象》天險不可升也。又《前漢·梅福傳》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当朝】1.掌权;执政。《南史·柳元景传》:“元景起自将率,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此太尉当朝时,为私憾黜於此者。”2.指在位的皇帝。清洪昇《长生殿·权哄》:“休得把诬衊语,凭虚造,我与你同去面当朝。”1.本朝。《后汉书·党锢传序》:“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做不得卿相当朝一品贵,到先做他朝臣待漏五更寒。”2.当代。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

【肃】〔古文〕《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音宿。《說文》持事振敬也。从聿在上,戰戰兢兢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傳》肅,嚴也。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又《洪範》恭作肅。《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禮·玉藻》色容厲肅。《疏》厲,嚴也。肅,威也。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又縮也。《詩·豳風》九月肅霜。《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註》謂枝葉縮栗。又《爾雅·釋詁》進也。《詩·大雅》民有肅心,荓云不逮。《箋》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