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开学谱,云谷发诗源

泰山开学谱,云谷发诗源

诗句读音
云谷发诗源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ún gǔ1|4shī yuán
泰山开学谱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tài shānkāi xuépǔ

泰山开学谱,云谷发诗源释义

【云谷】1.云雾所笼罩的山谷。唐罗邺《莺》诗:“暖辞云谷背残阳,飞下东风翅渐长。”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乃割俸三千緡,鳩工度木,烟巖云谷之杞梓楩柟,投刃以时,趋功以隟,食以月粟,付以心倕,不期年而宝殿涌出。”2.山名。在福建省建阳县西北七十里,接武夷山市界,朱熹曾筑庐读书于此。宋朱熹《云谷记》:“云谷在建阳县西北七十里,芦山之颠,处地最高,而羣峰上蟠,中阜下踞,内宽外密,自为一区。”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诗源】于诗的理论、主张。唐薛能《题后集》诗:“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汉

【泰山】1.山名。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也称岱宗、岱山、岱岳、泰岱。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诗·鲁颂·閟宫》:“泰山巖巖,鲁邦所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泰山为东岳,在泰山博县西北。岱宗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明王守仁《登泰山》诗:“晓登泰山道,行行入烟霏。”刘白羽《日出》:“登泰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2.山名。即沂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巨洋水》:“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泰山即东小泰山也。”

【开学】指开设学校。《东观汉记·张酺传》:“永平九年,詔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郑驛骑翩翩,丘门子弟贤。文翁开学日,正礼骋途年。”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诗:“侧闻种先生,终南卧云壑。长沮既躬耕,元礼仍开学。”2.启作学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义既挻乎性情,辞亦匠於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3.学期开始。丁玲《小火轮上》:“她不愿被人太扰乱了,整个寒假都没下武陵来,只想快点开学。”丁玲《母亲》三:“自从这天开学之后,学堂里就热闹了。”

【谱】《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音補。《說文》籍錄也。《廣雅》牒也。《玉篇》屬也。《釋名》布也,布列見其事也。《文心雕龍》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錄。譜者,普也。註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蓋取乎此。《詩序》以立斯譜。《孔疏》譜亦是序類。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諸侯世及詩之次,故名譜也。《史記·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前漢·劉歆傳》歆著《三統歷譜》。《舊唐書·經籍志》譜系以紀世族繼序。又《集韻》或作諩。《春秋序》譜第。《註》譜,本又作諩。 《說文》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