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

诗句读音
孟门为我邻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mèng ménwèi wǒlín
太室为我宅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韵脚:入二十陌
拼音: tài shìwèi wǒzhái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释义

【孟门】名。在今河南辉县西。春秋时为晋国要隘。《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杜预注:“孟门,晋隘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殷紂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唐长孙佐辅《对镜吟》:“开帘览镜悲难语,对面相看孟门阻。”2.古山名。在陕西宜川东北、山西吉县西,绵亘黄河两岸,又称龙门上口。《山海经·北山经》:“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堊,多涅石。”郭璞注引《尸子》:“龙门未闢,吕梁未凿,河出於孟门之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谓黄河之

【为我】战国时期杨朱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邻】〔古文〕厸《唐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粼。《廣韻》近也,親也。《正韻》比也。《釋名》鄰,連也。相接連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又連界之國,亦稱鄰。《書·蔡仲之命》睦乃四鄰。又左右輔弼亦曰鄰。《書·益稷》臣哉鄰哉。《註》臣以人言,鄰以職言。又車聲。與轔通。《詩·秦風》有車鄰鄰。《註》衆車聲。又《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與甐通。《集韻》敝也。《正韻》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雖敝,不甐于鑿。《註》以輪之厚,石雖齧之,不能敝其鑿,旁使之動也。甐,本又作鄰。又叶

【太室】室”。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孔传:“太室,清庙。”孔颖达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杜预注:“大庙之室。”2.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陆德明释文:“大室即中岳嵩高山也,在豫州。”《史记·楚世家》:“幽王为太室之盟。”裴駰集解引杜预曰:“太室,中岳也。”

【为我】战国时期杨朱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宅】〔古文〕《唐韻》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澤。《說文》宅,所托也。《爾雅·釋言》居也。《疏》謂居處也。《釋名》宅,擇也,擇吉處而營之也。《書·禹貢》四隩旣宅。《召誥》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又《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又所居之位亦曰宅。《書·舜典》使宅百揆。又《立政》克用三宅三俊。《註》宅以位言,俊以德言。三宅,謂居常伯常任準人之位者。又《禮·郊特牲》土反其宅。又定也。《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註》安定天命也。又宅兆亦曰宅。《禮·雜記》大夫卜宅與葬日。又叶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