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务循良,监司去姑息

太守务循良,监司去姑息

诗句读音
监司去姑息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iān sīqùgū xī
太守务循良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tàishǒuwùxún liáng

太守务循良,监司去姑息释义

【监司】1.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汉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明杨珽《龙膏记·赐玦》:“他始拿守令,继拿监司,我都不能禁他,如今该轮到我宰相了。”清李调元《九月初六日过燕郊》诗:“我本治河监司官,闻言顿觉心难安。”章炳麟《訄书·禁烟草》:“烟叶之苦泽,下毒其壤,数年不能成菜茹,虽欲反而树稼,其道无繇。殖者滋庶,食者滋众,民利而翫之,监司恬而狎之。”2.监察。《后汉书·贾宗传》:“宗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姑息】1.犹苟安。《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郑玄注:“息犹安也,言苟容取安。”《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胡三省注:“姑,且也;息,安也;且求目前之安也。”王闿运《湘绮楼论文》:“人病在好名欲速,偷懒姑息。”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我不知他之也甘心这样姑息相处,果因了何事!”2.无原则的宽容。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德宗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元典章·刑部二·系狱》:“昼夜桎梏则恐致惨伤,姑息任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守】〔古文〕《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又《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

【务】《唐韻》《集韻》《韻會》亡遇切,音霧。《說文》趣也。从力,敄聲。《徐曰》言趣赴此事也。《爾雅·釋詁》務,彊也。《註》事務以力勉彊。《廣韻》事務也,專力也。《易·繫辭》夫易開物成務。又姓。《廣韻》列仙傳有務光。又《集韻》微夫切,霧平聲。務婁,邑名。又《廣韻》謨袍切,音毛。前高後下。又《集韻》莫切,音茂。昏也。又《正韻》罔古切,音武。同侮。《詩·小雅》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又《韻補》叶迷侯切,音謀。《劉楨·瓜賦》豐細異形,圓方殊務。揚暉發藻,九采雜糅。糅平聲。

【循良】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房謨忠勤之操,始终若一。恭懿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唐李邕《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孙中山《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2.指循良的官吏。唐柳宗元《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清朱彝尊《送张夫子巡抚山东》诗之一:“循良久数张京兆,副相依然汉上公。”3.善良。元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