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动静机,于何寄真理
太息动静机,于何寄真理释义
【于】《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寄】《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又寄生,草名。又寄居,小蟹名。
【真理】1.最纯真的道理。佛教徒多用以指佛法。南朝梁萧统《令旨解二谛义》:“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唐方干《游竹林寺》诗:“闻僧説真理,烦恼自然轻。”宋钱易《南部新书》辛:“卢演为长句……樽前有恨慙卑宦,席上无聊爱靚粧,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2.哲学名词。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九章:“人们的认识,符合于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
【太息】长叹,深深地叹息。《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史记·苏秦列传》:“於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司马贞索隐:“太息,谓久蓄气而大吁也。”宋叶适《上西府书》:“天子为之忧愧太息,引咎镇抚,然后少安。”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令人太息古昔工程的坚美。”2.长呼吸。《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张介宾注:“闰,餘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
【动静】1.运动与静止;行动与止息。《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动静无宜,出处莫可。”宋陆游《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灾。”明黄绾《明道篇》卷六:“动静者,天地之气质也。”2.偏指行动;动作;举止。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韩志和﹞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累。”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他那模样动静,好似俺孩儿春郎。”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3.动作或说话的声音。《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二将
【机】《唐韻》《集韻》《韻會》居履切《正韻》居里切,音几。《說文》木名。《山海經》單狐之山多机木。《郭註》狀如楡,可燒以糞田。又與几通。《易·渙卦》渙奔其机。《註》承物者也。《家語》仰視榱桷,俯察机筵。《註》机作几。又《集韻》居狋切《韻會》居宜切,音饑。亦木名也。又《類篇》牛吠切,音刵。椹也。(機)《唐韻》《韻會》居衣切《集韻》居希切,音幾。《說文》主發謂之機。《書·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尚書·大傳》捕獸機檻陷。《大學》其機如此。《註》發動所由。《疏》關機也。動於近,成於遠。又星名。《博雅》斗星三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