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芙蓉,浑不似、丹青颜色
太液芙蓉,浑不似、丹青颜色释义
【浑不似】“浑不是”。亦作“浑拨四”。乐器名。四弦,长项,圆鼙。又称火不思,胡拨思。明陶宗仪《辍耕录·乐曲》:“达达乐器,如筝、秦琵琶、胡琴、浑不似之类,所弹之曲,与汉人曲调不同。”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浑不似》:“浑不似製如琵琶,直径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相传王昭君琵琶坏,使胡人重造,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浑不似。’遂以名。”清洪昇《长生殿·合围》:“番姬弹琵琶、浑不是,众打太平皷板。”清俞正燮《癸己存稿·火不思》:“俞玉吾《席上腐谈》云:浑拨四形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昭君笑曰
【丹青】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堊。”颜师古注:“张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汉陆贾《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瑋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唐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3.指画像;图画。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
【颜色】色。《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南朝梁江淹《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清黄遵宪《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曹禺《雷雨》第四幕:“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3.姿色。《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前蜀贯休《偶作》诗之五:“君不见西施緑珠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
【太液】名。汉太液池,在陕西省长安县西。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渐台,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莱、方丈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汉班固《西都赋》:“前唐中而后太液。”参阅《三辅黄图》卷四。2.古池名。唐太液池,在大明宫中含凉殿后,中有太液亭。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太液,凤吹遶瀛洲。”参阅清《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3.古池名。元、明、清太液池即今北京故宫西华门外的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元时名西华潭。清称太液池。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
【芙蓉】的别名。《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洪兴祖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唐王维《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清唐孙华《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隋江总《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宋宋祁《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清梁绍壬《两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