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常在在,心镜空花分内外
诗句 | 读音 |
---|---|
常在在 | 平仄:平 仄 仄 韵脚:上十五海 拼音: cháng zàizài |
心镜空花分内外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xīn jìngkōng|kòng|kǒnghuāfēn|fènnèi wài |
贪嗔痴,常在在,心镜空花分内外释义
【常在】存在。汉焦赣《易林·小畜之遯》:“天之所予,福禄常在。”晋陶潜《岁暮和张常侍》:“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宋刘子翚《次韵陈成季郡会》:“惜花意欲春常在,对酒年来饮不多。”2.道家脾神名。《云笈七籤》卷十一:“脾神常在字魂停。”3.仙人名。《列仙全传》卷九:“李常在,蜀人,少治道术,人累世见之。”4.清代宫女的名号。清梁章鉅《称谓录·列宫》:“常在、答应,案《会典》有此二称,位在贵人之下。盖未有爵秩,仅供使令,犹前汉之家人子,后汉之宫人、采女是也。”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心镜】1.佛教语。指清净之心。谓心净如明镜,能照万象,故称。《圆觉经》卷上:“慧目肃清,照曜心镜。”《晋书·王湛王国宝等传论》:“国宝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识於心镜,开险路於情田。”元曾瑞《哨遍·村居》套曲:“开心镜,静观消长,闲考亏盈。”2.心里洞察。三国魏曹植《文帝诔》:“心镜万机,揽照下情。”南朝梁江淹《知己赋》:“故学不常师,而心镜羣籍;理不启问,而情炤诸密。”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智烛千里,动必察微;心镜万机,物来斯应。”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分】《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又《增韻》裂也,判也。又《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又《玉篇》隔也。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又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又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又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又《唐韻》扶問切
【内外】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为统帅者尽力行之於前,而参谋议者尽心奉之於后,内外相应,其功乃成。”清李渔《比目鱼·入班》:“须识戏房无内外,关防自有二郎神。”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哦,同志,你已经把这个小岛内外看遍。”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郑玄注:“内,后六宫;外,卿大夫也。”《北史·后妃传上·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后训釐内外,甚有声称。”3.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