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唐朝诗人有哪些,唐朝有哪些诗人?唐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唐朝诗人!”

贾至简介

贾至(718-772)字幼邻(邻,一作麟)。

洛阳人。

明经出身。

天宝初任校书郎、单父尉等职。

天宝末为中书舍人。

乾元元年(758)出为汝州刺使。

次年贬为岳州司马。

宝应元年(762)复为中书舍人。

次年为尚书左丞。

大历初封信都县伯,迁京兆尹,终右散骑常侍。

虞集简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

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

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

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

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

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李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

元和元年进士。

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

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刘昚虚简介

刘昚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

盛唐著名诗人。

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中宗景龙初(707)举进士,任校书郎。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

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

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

开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

后加金紫光禄大夫。

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

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自此朝政日渐昏暗,「开元之治」遂告结束。

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

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较出色地继承了汉魏诗歌的优良传统,骨峻神竦,思深力遒。

其代表作《感遇》诗运用比兴,寄托讽谕,继承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诗的优良传统,风格沉挚刚健。

有《曲江集》。

《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李约简介

李约(751─810?)唐诗人。

字存博,号萧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人。

唐宗室,国公李勉之子。

德宗时,曾为润州刺史李琦幕僚。

元和(806─820)中,任兵部员外郎。

后弃官隐居。

工诗。

诗歌有的豪放,有的恬淡。

同时,又是唐代著名的古物收藏家。

《全唐诗》录存其诗十首。

薛昂夫简介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

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

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

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

祖、父皆封覃国公。

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

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

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

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

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

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因此不得不退职,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

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

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

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说“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唐音癸签》),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乃千古名句。

作品有《卢升之集》七卷和《幽懮子集》七卷,《全唐诗》收其诗二卷,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许浑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

武则天时宰相许圉师后裔。

大和六年(832)举进士。

曾就任涂、太平二县县令。

大中三年(849),迁监察御史,因病去官,东归京口。

后起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官终睦、郢二州刺史。

一生酷爱林泉,淡于名利。

其诗长于律体和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

其登高怀古、羁旅游宦之作尤为时人称道。

曾自编诗歌「新旧五百篇」,名之《丁卯集》,原集已佚,今存《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

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

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

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

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自诩「五言长城」。

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长。

他的诗驰声于上元、宝应(唐肃宗的第三、第四个年号)间。

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

」可见其诗名之高。

萧至忠简介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

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

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

唐隆政变后,萧至忠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

开元元年(713年),萧至忠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结果事情泄露。

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萧至忠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