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郊简介
- 阅读更多 关于 崔郊简介
- 43 次浏览
崔郊,唐朝元和间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诗。
(《云溪友议》卷上、《唐朝纪事》卷五六)
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效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
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
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
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唐朝诗人有哪些,唐朝有哪些诗人?唐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唐朝诗人!”
崔郊,唐朝元和间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诗。
(《云溪友议》卷上、《唐朝纪事》卷五六)
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效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
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
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
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
唐朝诗人。
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
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
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
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
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
”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杨炯(650─约695),初唐著名诗人。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
二十七岁应制举,补校书郎。
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
他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
后出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
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
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
有《盈川集》。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
后又在河中任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写过一些气势刚健的边塞诗和描写自然风光的景物诗,这些在中唐都是比较突出的。
有《卢户部诗集》。
《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人同以吴越名士,扬名京都。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又和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
诗的风格近齐梁体,《春江花月夜》别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颂。
仅存诗二首。
丘为,苏州嘉兴人。
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
累官太子右庶子。
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
年八十馀,母尚无恙。
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
卒年九十六。
与刘长卿善,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
诗十三首。
王翰即王瀚,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登进士第。
张说镇守并州,极重其才,举直言极谏科,授昌乐尉。
又登超拔群类科。
张说任宰相,召他为秘书正字,升任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
开元十四年(726)张说罢相,王翰任汝州刺史,又被贬为仙州别驾;后因任侠嗜酒,豪放不羁,再贬道州司马。
后病死于道州司马任上。
擅长诗,多壮丽之词,擅长歌行和绝句,名重一时。
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
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
又曾官晋陵尉。
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复值乱离,流寓江表。
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
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少修谨,敏于学行。
初任白马尉。
探访使韦陟深器之,奏充支使。
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团练观察等使。
大历初,(公元七六六年)徵拜尚书右丞。
出为淮南节度使,凡三年,以疾卒于位。
今存之木兰歌,相传为元甫得自民间。
他曾拟作一首,亦见乐府诗集及全唐诗中。
黄巢,曹州冤句人。
唐僖宗乾符二年,他领导农民响应了王仙芝领导的起义。
王仙芝被杀后,他继续斗争,号「冲天大将军」,后自杀与莱芜东南的狼虎谷。
他的诗存下来的很少,《全唐诗》仅存三首。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
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
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
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
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
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
另外,据《安平县志》载:李百药及家族墓地遗址在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