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唐朝诗人有哪些,唐朝有哪些诗人?唐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唐朝诗人!”

李煜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四首。

张抃简介

张抃(?-757)孝昌(今孝感)人。

唐朝将领。

为张巡属下裨将。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变,张抃从真源令张巡守雍丘。

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雎阳,张抃又随张巡协守该城。

旋奉命突围至彭城,向许叔冀求援,许叔冀不应。

转回雎阳途中,路遇突围而出的南霁云等30人,同至临淮,向贺兰进明告急。

贺兰进明亦不欲发兵,但想留下南、张等人,特以酒乐招待。

南、张抽刀各断一指,不食而去,复冲破重围返回雎阳。

及城陷,张抃与张巡、南霁云等均不屈而死。

卢汝弼简介

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

景福进士。

今存诗八首。

(《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

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

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

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

《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李泌简介

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

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

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

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

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

安凤简介

安凤,寿春人,少于乡里徐侃友善,俱有才学。

本约同游宦长安,侃性纯孝,别其母时,见其母泣涕不止,乃不忍离。

凤至长安,十年不达,耻不归。

后忽逢侃,携 手话阔别,话乡里之事,悲喜俱不自胜。

同寓旅舍数日,忽侃谓凤曰:“我离乡一载,我母必念我,我当归。

君离乡亦久,能同归乎?”凤曰:“我本不勤耕凿,而 志切于名宦。

(浮木注:我本来就不勤于耕作,志向在于取得功名)今日远离乡国,索米于长安,无一公卿知。

十年之飘荡,大丈夫之气概,焉能以面目回见故乡之 人也?”因泣谓侃曰:“君自当宁亲,(浮木注:此处‘宁’指,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我誓不达不归矣!”于是二人互赠诗歌(见上)。

凤犹客长安。

因夜梦 侃,遂寄一书达寿春。

首叙长安再相见,话幽抱之事。

(浮木注:“幽”,内心,志向;“抱”,抱负,襟抱)侃母得凤书,泣谓附书之人(浮木注:寄递书信之 人)曰:“侃死已三年。

”却到长安,告凤,凤垂泣叹曰:“我今日始悟侃别中‘泉下亦难忘’之句。

郑谷简介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敦煌曲子简介

敦煌曲子词,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

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

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张泌简介

张泌(生卒年不详),字于澄,常州(今江苏常州)人。

起初担任过句容(今江苏句容)尉,南唐后主任为监察御史,历任考功员外郎 、中书舍人。

南唐亡国后,随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迁为郎中,故基本上属于南唐词人。

传说后主李煜死后,张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坟上祭奠,哭得颇为伤心。

由此可见,他对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存诗一卷。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

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

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

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

有《王昌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