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建长策,韩欧蹈大方

唐宋建长策,韩欧蹈大方

诗句读音
韩欧蹈大方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hánōudǎodà fāng
唐宋建长策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tángsòngjiàncháng cè

唐宋建长策,韩欧蹈大方释义

【韩】《唐韻》《集韻》胡安切《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幹聲。又國名。《詩·大雅·韓奕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左傳·桓三年》韓萬御戎。《韻會》曲沃桓公之子萬,食邑于韓,後分晉爲國。又三韓,國名,辰韓,弁韓,馬韓也。見《後漢·東夷傳》。又《廣韻》姓也。《韻會》秦滅韓,以國爲氏。又叶胡千切,音焉。《孫楚·白起贊》神機電斷,氣齊卒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 《說文》本作。《集韻》亦作榦幹。漢典考證:〔又三韓,國名,辰韓,示韓,馬韓也。見《後漢·光武紀》。〕

【欧】《玉篇》《集韻》《韻會》於口切《唐韻》烏后切,音毆。《說文》吐也。或作嘔。《急就篇註》歐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漢·嚴助傳》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山海經》薄魚一目,其音如歐。《註》郭璞曰:如人嘔吐聲也。《又》海外歐絲之野,在大踵東有女子跪據樹歐絲。《註》郭璞曰:言噉葉而吐絲,蓋蠶類也。《白氏六帖》跪樹歐絲,生桑得繭。又與毆通,捶擊也。《史記·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歐之。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鷗。與謳同。氣出而歌也。又歐歐,聲也。《魏繆襲·尤射》雞鳴歐歐,明燈皙皙。皙音制。又姓。歐冶子,古

【蹈】〔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說文》踐也。《博雅》履也。《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註》高蹈,猶遠行也。又與悼同。《詩·小雅》上帝甚蹈。《傳》動也。《箋》蹈讀曰悼。《釋文》蹈,鄭作悼。病也。

【大方】极。《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唐权德舆《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2.指大地。《管子·内业》:“人能正静……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尹知章注:“大方,地也。”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大圆苍苍,大方茫茫。”唐孟云卿《伤时》诗之一:“大方载羣物,生死有常伦。”3.大道,常道。《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其忠也尽致君之大方,其言也达为政之要道。”宋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

【唐】〔古文〕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郎切,音堂。《說文》大言也。从口庚聲。《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又《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瑉玉旁唐。《註》郭璞云:旁唐,盤薄。又國名。《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爲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爲地名,未必如昭言也。又《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又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中山國唐縣。《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

【宋】《唐韻》《韻會》蘇統切《集韻》蘇綜切,音送。《說文》居也,从宀从木。《徐曰》木所以成室,以居人也。又國名,微子所封地,卽閼伯之商丘。《左傳·昭十七年》宋,大辰之虛也。又州名,隋置宋爲應天府,今河南歸德府是也。又姓。

【建】《唐韻》《集韻》《韻會》居萬切,犍去聲。《說文》立朝律也。《書·洪範》建用皇極。又《玉篇》豎立也。《韻會》置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又《廣韻》木名。在弱水,直上百仞,無枝。又星名。《禮·月令》仲春之月,旦建星中。《註》建星在斗上。《史記·天官書》建星者,旗也。《註》建六星在斗北,臨黃道,天之都關也。又州名。《韻會》本吳建安郡,唐立建州。又姓。《廣韻》楚王子建之後。《前漢·元后傳》有建公。又《集韻》《韻會》紀偃切,犍上聲。《集韻》覆也。《史記·高帝紀》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註》居高屋而翻瓴

【长策】鞭。常比喻威势。汉贾谊《过秦论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唐高适《送董判官》诗:“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清林则徐《程玉樵饯予于兰州》诗:“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説楼船练水军。”2.犹良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靡獘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北齐书·王琳传》:“吴兵甚鋭,宜长策制之,慎勿轻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