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势滔天,黎元多沈溺
诗句 | 读音 |
---|---|
汤汤势滔天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shāng shāngshìtāo tiān |
黎元多沈溺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入十八藥 拼音: lí yuánduōshěn|chénnì|niào |
汤汤势滔天,黎元多沈溺释义
【汤汤】动荡。汤,通“荡”。明宋濂《凝道记·终胥符》:“今四海汤汤,未知所底定,先生之辙迹将安之乎?”1.水流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孔传:“汤汤,流貌。”《诗·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毛传:“汤汤,水盛貌。”《后汉书·班彪传》:“迺流辟雍,辟雍汤汤。”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水,汤汤若动,使观者有浩然之气。”吴伯箫《北极星·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2.广大貌;浩茫貌。南朝梁沉约《梁鼓吹曲·木纪谢》:“仁荡荡,义汤汤。”南朝梁江淹《
【滔天】。形容水势极大。《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晋郭璞《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明何景明《延津歌送韩令》:“黄河岸边不种麦,浊浪滔天多贾客。”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长城如龙走,大河水滔天。”2.比喻罪恶、灾祸或权势等极大。《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孔传:“言共工……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晋书·愍帝纪论》:“股肱非挑战之秋,刘石有滔天之势。”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猜诗雪案》:“鬱闷滔天,教我如何理料。”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
【黎元】“黎玄”。即黎民。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举孝弟,恤黎元。”晋潘岳《关中诗》:“哀此黎元,无罪无辜。”南朝梁江淹《为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黎玄凑仁,云祗宅庆。”清顾炎武《日知录·部刺史》:“烦扰刻暴,剥削黎元,为百姓所疾。”参见“黎民”。汉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沈】《唐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音霃。《說文》陵上滈水也。一曰濁黕也。《風俗通·山澤篇》沈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沈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前漢·法志》山川沈斥。《註》斥卽斥鹵,沈卽川澤。《莊子·達生篇》沈有履。《註》沈水,汚泥也。又齊人謂湖曰沈。《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又沒也。《詩·小雅》載沈載浮。《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又以毒沈水也。《周禮·秋官》雍氏禁山之爲苑,澤之沈者。《註》謂毒魚及水蟲之屬。又五齊之一。《周禮·天
【溺】〔古文〕《廣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音惄。沒也。《釋名》死于水曰溺。溺,弱也,不能自勝也。《詩·小雅》載胥及溺。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禮·樂記》姦聲以濫溺而不止。又《集韻》昵角切,音搦。亦沒也。又《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正韻》如灼切,音若。水名。《說文》水自張掖刪丹,西至酒泉,合餘波入于流沙。《書·禹貢》作弱水。又《集韻》奴弔切。與尿同,小便也。《史記·范睢傳》賓客飮者,醉便溺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