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一点冲融趣,只在清虚淡泊中
诗句 | 读音 |
---|---|
陶然一点冲融趣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四十五厚 拼音: táo rányì diǎnchōng róngqù|cù |
只在清虚淡泊中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zhī|zhǐzàiqīng xūdàn bó1|4 |
陶然一点冲融趣,只在清虚淡泊中释义
【陶然】1.醉乐貌。晋陶潜《时运》诗:“邈邈遐景,载欣载瞩。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觴,陶然自乐。”唐黄滔《书崔少府居》诗:“鲁史蜀琴旁,陶然举一觴;夕阳明岛屿,秋水浅池塘。”明高启《立秋前三日过周南饮雷雨大作醉后走笔书壁间》诗:“三杯不觉已陶然,此身竟到无何有。”清曹寅《饮浭酒》诗:“眷言酌昆友,陶然知水奇。”叶圣陶《城中·前途》:“假如提起来斟着,就有淡玛瑙色的‘陈绍’流出来,触着鼻观便觉陶然。”2.喜悦、快乐貌。唐韩愈《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渔,陶然以乐。”宋叶适《朝请大夫直龙图阁致仕沉
【一点】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李灵省》:“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南朝梁江淹《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鲁迅《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
【冲融】“冲融”。1.充溢弥漫貌。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行者﹞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2.水波荡漾貌。唐杜甫《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杨伦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崑崙,东注溟渤,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3.冲和,恬适。唐杜甫《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
【趣】《廣韻》《集韻》《韻會》七句切,音娶。《說文》疾也。《博雅》遽也。《廣韻》趣向。《易·繫辭》變通者,趣時者也。《詩·大雅》左右趣之。《音義》趣,七喻反。《傳》趣,趍也。《箋》左右之諸臣,皆促疾於事。《朱傳》趣之,趣向也。又《孝經序》會五經之指趣。又《梵書》蚊蚋小蟲之屬名諸趣。又《集韻》《韻會》此苟切,音。《書·立政》趣馬。《傳》趣,七口反。掌馬之官。《詩·小雅》蹶維趣馬。《箋》掌王馬之政。《疏》七走反。《周禮·夏官·趣馬註》趣馬,趣養馬者也。又《集韻》趨玉切,音促。《禮·月令》乃趣獄。《史記·項羽紀》數使
【只】《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又《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又《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又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又《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又《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又《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清虚】清净虚无。《文子·自然》:“老子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三国魏阮籍《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王固﹞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2.清洁虚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3.太空;天空。晋葛洪《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唐杜甫《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淡泊】1.恬淡,不追名逐利。《东观汉记·郑均传》:“好黄老,淡泊无欲,清静自守。”宋秦观《送蔡子襄用蔡子俊韵》:“故人淡泊出天性,鷦鷯巢林一枝足。”茅盾《腐蚀·十月一日》:“既然是的,陈为什么又来‘访问’我?为什么又表示没有什么大不了?而且装出那么淡泊无求的神气?”2.清淡寡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蒸食,其味甘甜。经久,得风,乃淡泊。”唐李白《大猎赋》:“曷若饱人以淡泊之味,醉时以淳和之觴。”宋欧阳修《送杨闢秀才》诗:“世好竞辛咸,古味殊淡泊。”清钮琇《觚賸续编·顷刻酒》:“初饮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