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

诗句读音
而今栗且宽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ér jīnlìqiě|jūkuān
他日文兼武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九麌
拼音: tā rìwénjiānwǔ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释义

【而今】如今,现在。唐张安世《苦别》诗:“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儒林外史》第三回:“我们而今且派两人跟定了范老爷。”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四段:“直到而今,许多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语言、服装,在朝鲜还看的见。”参见“而今而后”。

【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質切,音慄。《說文》作,从木。其實下垂,故从。《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栗。又堅木也。《公羊傳·文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又謹敬也。《書·舜典》寬而栗。又堅也。《禮·聘儀》縝密以栗。又威嚴也。《司馬法》位欲嚴,政欲栗。又百穀實不秕謂之栗。《詩·大雅》實穎實栗。又栗烈,風寒也。《詩·豳風》二之日栗烈。又蹙也,謂越等。《儀禮·燕禮》栗階不過二等。又表道樹曰行栗。《左傳·襄九年》魏絳斬行栗。又觱栗。《明皇雜錄》本龜茲國樂,亦曰悲栗。又菱曰水栗。《武陵記》兩角曰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宽】〔古文〕完《唐韻》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官切,平聲。《說文》屋寬大也。从宀莧聲。莧音桓,今文省作寬。一曰緩也。《廣韻》愛也,裕也。又舒也。《易·乾卦》寬以居之。《詩·衞風》寬兮綽兮。《註》寬,宏裕也。又《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又《增韻》不猛也。《書·大禹謨》臨下以,御衆以寬。又《君》寬而有制,從容以和。《左傳·昭二十年》子產謂子大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又曰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又緩也。《史記·韓非列傳》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又宥也。《史記·廉頗列傳》鄙賤之人,

【他日】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左传·宣公四年》:“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宋苏轼《出狱次前韵》之二:“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鬭少年鷄。”宋苏轼《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2.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他日又求见孟子。”宋林逋《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又《易·坤卦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武】《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又《伊訓》布昭聖武。又《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又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又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又《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又迹也。《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