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朕虞须命益,九官济济定相亲
诗句 | 读音 |
---|---|
九官济济定相亲 | 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iǔ guānjì jìdìngxiāng qīn |
他日朕虞须命益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二十二昔 拼音: tā rìzhènyúxūmìngyì |
他日朕虞须命益,九官济济定相亲释义
【九官】1.古传舜设置的九个大臣。《汉书·刘向传》:“臣闻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颜师古注:“《尚书》:禹作司空,弃后稷,契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益朕虞,伯夷秩宗,夔典乐,龙纳言,凡九官也。”唐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虽九官事舜,十人佐周,校於太尉,未可为比。”2.泛指九卿六部的中央官员。《南齐书·乐志》:“六典联事,九官列序。”宋叶适《纪纲一》:“自尧舜已来,外有岳牧,内有九官,一以制度,颁以文告。”
【济济】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毛传:“济济,众多也。”唐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庄敬貌。济,通“齐”。《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
【定】〔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徑切,庭去聲。《說文》安也。《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易·說卦》天地定位。《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禹貢》震澤底定。又《禮·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註》謂各署其所長也。又止也。《書·洛誥》公定,予往已。《註》成王欲周公止洛,自歸往宗周也。又《儀禮·鄕飮酒禮》羹定。《註》定猶熟也。《疏》熟卽止,故以定言之。又《諡法》純行不差,安民法古,曰定。又州名。漢中山郡,唐改定州,以安定天下爲名。又丘名。《爾雅·釋丘》左澤曰定。又《廣韻》《集韻》
【相亲】;相亲近。《管子·轻重丁》:“功臣之家……骨肉相亲。”《史记·管晏列传论》:“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宋苏轼《留别雩泉》诗:“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诗:“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男女双方亲人在议婚时安排的一次会面。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平儿先看见来头,却也猜着八九:‘必是相亲的。’”沪剧《罗汉钱》第二场:“你爹娘跟她同到东三庄,一定为你去相亲。
【他日】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左传·宣公四年》:“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宋苏轼《出狱次前韵》之二:“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鬭少年鷄。”宋苏轼《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2.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他日又求见孟子。”宋林逋《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朕】〔古文〕《廣韻》《集韻》《韻會》直稔切《正韻》呈稔切,音。《說文》我也。《爾雅·釋詁》朕,我也。《註》古者貴賤皆自稱朕。《疏》《大禹謨》云:帝曰朕宅帝位,禹曰朕德罔克。屈原亦云: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二十六年定爲至尊之稱,漢因不改,以迄於今。又《莊子·應帝王註》朕,兆也。《淮南子·俶眞訓》欲與物,接而未成兆朕。《註》兆朕,形怪也。又《韻會》丈忍切,音紖。《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眡其朕,欲其直也。《註》謂革制。
【虞】〔古文〕吳《唐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音愚。《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詩·周南》吁嗟乎騶虞。又度也。《書·大禹謨》儆戒無虞。《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又安也。《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宮以安之。又誤也。《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又備也。《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又樂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趙岐註》霸者行善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又《博雅》助也,望也,擇
【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鳴去聲。《説文》使也。《書·堯典》乃命羲和。又《玉篇》敎令也。《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說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韻》大曰命,小曰令。上出爲命,下稟爲令。又《爾雅·釋詁》命,告也。又《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稟受。《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註》命者,生之極。《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