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诗句读音
柏叶初齐养麝香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bǎi yèchūqí|jì|zī|zhāiyǎngshèxiāng
藤花欲暗藏猱子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ténghuāyùàn cáng2zǐ

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释义

【柏叶】的叶子。可入药或浸酒。唐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七:“当香收柏叶,养蜜近梨花。”2.指柏叶酒。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梅花舒两岁之装,柏叶泛三光之酒。”唐杜甫《人日》诗之二:“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仇兆鳌注:“崔寔《四民月令》:元旦进椒、柏酒。椒是玉树星精,服之令人却老。柏是仙药,能驻年却病。”清钱谦益《人日示内》诗之一:“银幡头上衝愁阵,柏叶尊前放酒兵。”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齐】〔古文〕亝《唐韻》徂兮切《集韻》《韻會》《正韻》前西切,音臍。《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註》徐鍇曰:生而齊者,莫如禾麥。又《玉篇》整也。《正韻》無偏頗也。《荀子·富國篇》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註》齊,整也。又等也。《前漢·食貨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註》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又《正韻》莊也,肅也。《左傳·文二年》子雖齊聖,不先父食。《註》齊,肅也。又正也。《詩·小雅》人之齊聖。《註》中正通知之人也。《朱傳》齊,肅也。又《爾雅·釋言》殷齊,中也

【养】〔古文〕《廣韻》餘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兩切,音痒。《玉篇》育也,畜也,長也。《易·頤卦》觀頤,觀其所養也。又取也。《詩·周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傳》養,取也。又養養,憂貌。《詩·邶風》中心養養。《註》憂不定貌。又《博雅》養,使也。《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註》艾草爲防者曰厮,汲水漿者曰役,養馬者曰扈,炊烹者曰養。又《史記·儒林傳》兒寬常爲弟子都養。《註》都養,爲弟子造食也。又姓。養由基,見《左傳·成十六年》。養奮,見《孝子傳》。又與癢同。《荀子·正名篇》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又

【麝】《唐韻》《集韻》《正韻》神夜切,音射。《說文》麝如小麋,臍有香。一名射父。《爾雅·釋獸》麝父麕足。《字林》小鹿有香,其足似麞,故云麕足。《字彙》獸如小麋,身有虎豹之文,臍有香,爲人所迫,卽自投高巖,舉爪剔出其香,就縶且死,猶拱四足保其臍。故象退齒,犀退角,麝退香,皆輒掩覆,知其珍也。又《廣韻》《集韻》食亦切,音射。義同。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

【藤】《唐韻》《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藟也。今總呼草蔓延如藟者。又《集韻》苰藤,草名。胡麻也。又州名。《韻會》隋攺永平州爲藤州。《唐書·李嗣眞傳》來俊臣獄興,嗣眞上書,流藤州。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暗藏】《水浒传》第一○六回:“贼人暗藏一万兵马,在山背后丛林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竹干上刻那二句,固是夸着发矢必中,也暗藏个应弦的哑谜。”《痛史》第二四回:“﹝虎臣﹞叫李復陆续打发二百人扮作客商,暗藏军器号衣,到益都去。”《新民晚报》1987.2.17:“我曾暗藏‘野心’:有朝一日成为一名绘画大师。”

【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奴刀切,音峱。《玉篇》獸也。《廣韻》猴也。《詩·小雅》毋敎猱升木。《傳》猱,猨屬。《箋》猱之性善登木。《疏》猱則猿之輩屬,非猨也。陸璣云:猱,獼猴也。楚人謂之沐猴,老者爲玃,長臂者爲猿,猿之白腰者爲獑胡,獑胡猨駿捷於獼猴,然則猱猨其類大同也。《埤雅》狨,一名猱。顏氏以爲其尾柔長可藉,制字从柔,以此故也。《爾雅·釋獸》猱猨善援。《疏》猱,一名蝯。善攀援樹枝。又《爾雅·釋獸》蒙頌,猱狀。《疏》蒙頌,一名蒙貴。狀似猨,故曰猱狀。 《集韻》本作夒,或作獿獶蝚。又《集韻》而由切,音柔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