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愁绪细如毛,眼底诗情付浊醪
诗句 | 读音 |
---|---|
天边愁绪细如毛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六豪 拼音: tiān biānchóu xùxìrúmáo |
眼底诗情付浊醪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ǎn3|0shī qíngfùzhuó láo |
天边愁绪细如毛,眼底诗情付浊醪释义
【天边】1.谓天空与地平线交会的远处。南朝梁何逊《晓发》诗:“水底见行云,天边看远树。”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诗:“天边树若齐,江畔洲如月。”曹禺《雷雨》第三幕:“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象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2.犹言天涯。指极远的地方。唐杜甫《天边行》:“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二·宾月堂诗》:“人生自是人间月,客亦天边寄此身。”曹禺《原野》第一幕:“你的心又飞了,想坐火车飞到天边死去。”3.指在皇帝左右。前蜀韦庄《王拾遗枉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诗:
【愁绪】忧愁的心绪。南朝梁简文帝《阻归赋》:“云向山而欲敛,雁疲飞而不息;何愁绪之交加,岂树萱与折麻。”唐杜甫《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诗:“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敛双眉不堪妆画,有甚事愁绪交加。”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埃娥》:“辨不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一霎时的热情的倾吐,千万种愁绪的奔泄!”漢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毛】《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又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又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
【眼】〔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又香
【诗情】1.作诗的情绪、兴致。唐刘禹锡《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宋陆游《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清王夫之《东阁梅》诗:“香国扬州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郭小川《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付】《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漢典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浊醪】浊酒。晋左思《魏都赋》:“清酤如济,浊醪如河。”唐韦应物《效陶彭泽》诗:“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家有浊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宾,奈何!”参见“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