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诗句读音
天地不仁平仄:平 平 平
拼音: tiān dìbù rén
以万物为刍狗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yǐwàn wùwéi|wèichú gǒu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释义

【天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清吴伟业《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注

【不仁】1.无仁厚之德;残暴。《易·繫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老子》:“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汉书·翟方进传》:“不仁而多材,国之患也。”清任泰学《质疑·经学》:“后母不仁,能调剂其间者,独赖有昆弟。”刘大白《流萤之群》诗:“吸人膏血的蚊子,与其说是无情的刺客,不如看作不仁的富人。”2.引申为不体面。《警世通言·陈可尚端阳仙化》:“贱人,做下不仁之事,你今説屈了甚人?”3.指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素问·痺论》:“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疎,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王冰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万物】1.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唐杜甫《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明王守仁《<大学>问》:“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艾青《光的赞歌》三:“太阳啊,我们最大的光源,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2.犹众人。《宋书·沉文秀传》:“﹝文秀﹞説庆之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而

【刍狗】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魏源本义:“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芻狗,結芻爲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晋刘琨。《答卢谌》诗:“如彼龜玉,韞櫝毁諸。芻狗之談,其最得乎?”唐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明唐顺之。《读东坡诗戏作》诗:“掃除李杜芻狗語,出入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