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破扃鐍,山川无阻阨
天地破扃鐍,山川无阻阨释义
【天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清吴伟业《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注
【破】〔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普過切,頗去聲。壞也,剖也,裂也,劈也,坼也。《正字通》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說文專訓石碎,泥。又《韻會》曲破,樂名。樂書云:唐明皇天寶,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伊州,甘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爲入破。又《字彙補》披義切,音媲壞也。又叶博屑切,音鷩。《呂覽》膏以明自煎,鐸以聲自穴。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扃鐍】锁钥之类。《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投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成玄英疏:“扃,关钮也;鐍,锁钥也。”《旧唐书·刘悟传》:“悟少有勇力,叔逸準为汴帅,积緡钱数百万於洛中,悟輒破扃鐍,悉盗用之。”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有司将搜捕,主僧悉令登阁,而固其扃鐍。”2.关闭,锁闭。《旧唐书·王璵传》:“左震晨至,驛门扃鐍不可启,震破锁而入。”《宋史·五行志四》:“汉乾祐中,荆南高从诲凿池於山亭下,得石匣长尺餘,扃鐍甚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某中丞巡抚上
【山川】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唐沉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汉家城闕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陈毅《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2.借指景色。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孔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阻阨】“阻阸”。1.据守险要。《史记·律书》:“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2.阻拦;扼断。宋曾巩《谢杜相公书》:“南嚮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