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释宰元化,阿修罗坐道场

天帝释宰元化,阿修罗坐道场

诗句读音
天帝释宰元化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tiāndì shìzǎiyuán huà
阿修罗坐道场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ā xiū luózuòdào chǎng

天帝释宰元化,阿修罗坐道场释义

【天】〔古文〕兲《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

【帝释】亦称“帝释天”。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释迦提桓因陀罗。南朝宋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人天感悴,帝释动怀。”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忉利照园之东,帝释天城之北。”《水浒传》第六回:“诸天坏损,怀中鸟雀营巢;帝释欹斜,口内蜘蛛结网。”明屠隆《綵毫记·脱靴捧砚》:“仙宫寳嵌妆,帝释珠交网。”

【宰】〔古文〕《唐韻》作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子亥切,哉上聲。《說文》官稱。《玉篇》治也。《增韻》主也。《周禮·天官》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掌邦治。《註》冢,大也。又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註》大宰,治官之長,兼總六官也。大宰之副貳曰小宰。又有宰夫之職,掌治朝之法。《鄭註》宰夫,主諸臣萬民之復逆,故詩人重之,曰家伯維宰。又《周禮·地官》有里宰,掌比其邑之衆寡,與其六畜兵器。又家臣之長曰宰。《詩·小雅》諸宰君婦。《註》諸宰,家宰也。又《廣韻》制也。《正字通》爲事物主也。《史記·禮書》宰制萬物,役使

【元化】地。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六:“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清陈梦雷《木瘿瓢赋》:“繄元化之纷纶兮,阴阳运而参差。”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诸公以英才骏足絶世之学,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阿修罗】Asura的译音。或译为“阿素若”、“阿须伦”、“阿须罗”。意译不端正(容貌丑恶)或无酒,或非天(与天相似)。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鬼神。佛教采用其名,名为无酒神,亦名为无善神。唐卢纶《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开函捧之光乃发,阿修罗王掌中月。”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我闻阿修罗,横攻善见宫。”章炳麟《訄书·地治》:“印度之言阿修罗者,译言‘无酒’,一曰‘非天’,谓其酿酒不成而不为天帝也。”典

【坐】〔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又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又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又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又《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又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

【道场】“道塲”。1.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南史·隐逸传下·庾诜》:“晚年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懺,六时不輟。”《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2.成道修道之所。南朝梁沉约《<内典>序》:“闻片议而陟道塲,受一言而升彼岸。”唐卢简求《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胎卵湿化,无非佛种;行住作卧,皆是道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佛印禪师者,杭之蜡烛菴、圣水寺,皆其道场也。”赵朴初《印度纪游·访波罗奈城》诗之四:“千古恒河是道场。”3.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