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芳姿长不老,命名为寿定非诬
诗句 | 读音 |
---|---|
命名为寿定非诬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mìng míngwéi shòudìngfēiwū |
天赋芳姿长不老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tiān fùfāng zīcháng|zhǎngbù|fǒulǎo |
天赋芳姿长不老,命名为寿定非诬释义
【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宋周密《齐东野语·玉照堂梅品》:“花屈辱凡十二条:俗徒攀折……种富家园内;与麤婢命名。”元刘壎《隐居通议·妖孽之名》:“今世俗常谈,惟曰妖孽,曰妖怪,然未知其所以命名之义。”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二·王沂公生》:“未几,果生一男,遂命名曾,后果状元及第。”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观虀桥》:“越城雷门内有观虀桥,不知命名之义。”郭小川《大海浩歌》:“五年前的春天,一个命名会议在连部召开。”
【为寿】敬酒或赠送礼物,并祝其长寿。《战国策·秦策五》:“将军战胜,王觴将军。将军为寿於前面捍匕首,当死。”鲍彪注:“上赵王寿。”《汉书·高帝纪下》:“庄入为寿。”颜师古注:“凡言为寿,谓进爵於尊者,而献无疆之寿。”《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明日,大设宴,君美首席,两美人捧牙盘盛明珠十,黄金百两为寿。”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活人见鬼,其兆不祥,矧有吉事之家,动出魑魅魍魎为寿乎?”
【定】〔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徑切,庭去聲。《說文》安也。《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易·說卦》天地定位。《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禹貢》震澤底定。又《禮·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註》謂各署其所長也。又止也。《書·洛誥》公定,予往已。《註》成王欲周公止洛,自歸往宗周也。又《儀禮·鄕飮酒禮》羹定。《註》定猶熟也。《疏》熟卽止,故以定言之。又《諡法》純行不差,安民法古,曰定。又州名。漢中山郡,唐改定州,以安定天下爲名。又丘名。《爾雅·釋丘》左澤曰定。又《廣韻》《集韻》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诬】《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無。《說文》加也。《徐曰》以無爲有也。《玉篇》欺罔也。《廣韻》誣,枉也。《正韻》詐也,衊也,謗也。《易·繫辭》誣善之人其辭游。《疏》誣罔善人,其辭虛漫。《禮·表記》故其受祿不誣。《註》不信曰誣。《周語》其矯誣。《註》加罪無辜曰誣。《荀子·大略篇》不能而居之,誣也。又《讀書通》通作憮。《論語》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前漢·薛宣傳》引作憮。《晉灼註》憮同誣。 《篇韻》譌作誈。
【天赋】天所给予,天授。前蜀贯休《尧铭》:“君既天赋,相亦天锡。”2.禀受于天;生来具有。《旧唐书·僖宗纪》:“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神资壮烈,天赋机谋。”元贯云石《咏梅》曲:“冰姿逈然天赋奇,独占阳和地。”徐迟《牡丹》三:“姚黄以一种天赋的自卫能力应付了下来。”3.资质。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有童曰玉奴者,天赋甚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七:“艺术这种事体,说容易,真容易;说难,可实在难;有的人唱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唱歌道人;有的天赋高;又聪敏,不消多少辰光,就是艺术家。”汉
【芳姿】的姿容。唐元稹《感石榴》诗:“俗态能嫌旧,芳姿尚可嘉。”宋李清照《临江仙·梅》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众卉》:“即其青之緑之,亦不同於有花之叶,另具一种芳姿,是知树木之美,不定在花。”汉
【长】〔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又《博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