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歌答郢歌,露柱中心和
诗句 | 读音 |
---|---|
田歌答郢歌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七歌 拼音: 12|1yǐng |
露柱中心和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八戈 拼音: lù|lòuzhùzhōng xīnhé|hè|huó|huò|hú |
田歌答郢歌,露柱中心和释义
【歌】〔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又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答】〔古文〕畣畗《廣韻》都合切《集韻》《韻會》《正韻》得合切,音溚。《篇海》竹也。又當也,報也,合也。《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註》答之,謂應用其言也。又《前漢·貨殖傳》答布、皮革千石。《註》答布,麤厚之布也。答者,厚重之貌。又水名。《水經注》婁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謂之百答水。又答祿,複姓。明答祿奕權,官翰林典籍,預修洪武《正韻》。又《爾雅·釋言》答,然也。 《廣韻》亦作荅。
【郢】《唐韻》以整切《集韻》《韻會》以井切《正韻》庾頃切,音穎。《說文》楚都,在南郡江陵北十里。《公羊傳·宣十二年》邲之戰,子重諫曰:南郢之與鄭,相去數千里。◎按《六書故》云:郢,楚所都,今爲江陵府江陵縣。子西遷郢於鄀,楚考烈王自徙壽春,亦命曰郢。名雖同而地則異也。又《字彙補》節氣名。《管子·幼官篇》十二小郢,十二中郢。又叶以成切,音盈。《應劭·風俗通》干木息偃以籓魏,包胥重繭而存郢。管氏朱絃而三歸,平仲辭邑以濯纓。 或省作。
【露】《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
【中心】1.心中。《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宋陈亮《酌古论·桑维翰》:“虽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盖有不可胜道者。”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2.衷心。《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貺之。”《国语·鲁语上》:“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若舍亲家踌蹰之际,全仗三老攛掇一声,説陈某是中心计较,不是虚情。”3.正中央,指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唐徐夤《题福州天王阁》诗:“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明蒋一葵《长安客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