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修
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修释义
【畋猎】。《老子》:“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息畋猎博弈之游戏,矫昼寝坐睡之懈怠。”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明杨柔胜《玉环记·富童谮非》:“畋猎之事,古者有之,秋冬顺杀气,春夏保田苗。”郭沫若《石鼓文研究·<石鼓文研究>重印弁言》:“石鼓文是诗,所叙述的内容主要是贵族阶级的畋猎游乐生活。”典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封兽】古指大象。《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又其賨幏、火毳、驯禽、封兽之赋,軨积於内府。”李贤注:“封兽,象也。”2.泛指大兽。宋梅尧臣《腊脯》诗:“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修。”
【割鲜】畜兽。《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騖於盐浦,割鲜染轮。”吕向注:“鲜,牲也。谓割牲之血染於车轮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割鲜野饗,犒勤赏功。”张铣注:“谓披破牲体以布赐士卒,割新杀之兽劳赏勤功。”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宋史·孟珙传》:“珙与射猎,割鲜而饮。”2.指剖鱼。宋陈师道《离颍》诗:“丛竹防供爨,池鱼已割鲜。”
【腶修】捣碎加以姜桂的干肉。《仪礼·有司》:“﹝主妇﹞入于房,取糗与腶脩,执以出。”郑玄注:“腶脩,擣肉之脯。”陆德明释文:“加薑桂以脯而锻之曰腶脩。”《礼记·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矣。”唐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谨以清酌腶脩之奠,祈于大湖神之灵。”宋梅尧臣《腊脯》诗:“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