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地户秘机深,谁测玄微妙理心
诗句 | 读音 |
---|---|
天门地户秘机深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tiān méndì hùmì|bìjī shēn |
谁测玄微妙理心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2cèxuán wēimiàolǐxīn |
天门地户秘机深,谁测玄微妙理心释义
【天门】天机之门。指心。《庄子·天运》:“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玄英疏:“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开。天门,心也。”2.指鼻、口或天庭。《老子》:“天门开闔,能无雌?”河上公注:“天门,谓北极紫微宫……治身,天门,谓鼻孔。”按,朱谦之校释以为“无雌”当作“为雌”。《黄庭内景经·隐藏章》:“上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注:“天门在两眉间,即天庭是也。”3.天宫之门。《楚辞·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经纪山川,蹈腾昆命,
【地户】门户。古代传说天有门,地有户,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因称地之东南为“地户”。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天运歷纪,千岁一至,黄帝之元,执辰破巳,霸王之气,见於地户。”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吴越二邦,同气同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乃入越。”《河图括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原注:“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足东南,是地户。”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银衡用九,天门厌西北之荒;铜盖虚三,地户坼东南之野。”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秘】《集韻》兵媚切,音毖。密也。通作祕。又《轉注古音》蒲結切,音蹩。香草也。
【机深】心计深密。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屏束学术,宣敷条教,物薄人浇,机深穽巧,宽则致侮,严则取誚。”《明史·赵锦传》:“今言诛,而嵩得播恶者,言刚暴而疏浅,恶易见,嵩柔佞而机深,恶难知也。”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测】《唐韻》初側切《集韻》《韻會》察色切《正韻》初力切,音惻。《說文》深所至也。《玉篇》度深曰測。又凡測度之稱。《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又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漆欲測。又測測,刃利意。《詩·周頌·畟畟良耜傳》畟畟,猶測測。zdic.net漢典
【玄微】微妙。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佛﹞有经数千万……世俗之人以为虚诞,然归於玄微深远,难得而测。”唐周贺《赠姚合郎中》诗:“道从会解唯求静,诗造玄微不趁新。”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敬美论诗,大有玄微之旨。”2.深远微妙的义理。唐李景亮《李章武传》:“以章武精敏,每访辨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晋之张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梦寐能通造化机,天教达识剖玄微。”陈蜕《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诗:“悟彻玄微息息通,此身原在有无中。”3.指高空,天空。唐郭周藩《谭子池》诗:“言讫辞冲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理】《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