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诗句读音
虎竹光藩翰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hǔzhú guāngfān hàn
天人秉旄钺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tiān rénbǐngmáo yuè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释义

【虎】〔古文〕虝《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又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又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又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

【竹光】竹林中的光影。唐杜甫《屏迹》诗之二:“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宋杨万里《又题寺后竹亭》诗:“行尽空房忽画阑,竹光和月入亭寒。”元马祖常《石田山居》诗之七:“竹光浮昼碧,花蕊颺春红。”2.谓竹子表皮光滑。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沉光禄子大、许明府子逊,二人齐名。沉如:‘竹光晨露滑,池静夜泉生。’……真少陵也。”典

【藩翰】·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宋苏舜钦《祭滕子京文》:“改麾于吴,忽此凶变。人亡师保,国失藩翰。”《清史稿·世祖纪二》:“宗室诸子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孙,为国藩翰,理宜优遇。”2.喻指藩国。《晋书·张方传》:“晋氏之祸难,实始藩翰。”唐吴兢《贞观政要·安边》:“且光武居河南单于於内郡,以为汉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水浒传》第八九回:“於戏!敬事大国,

【天人】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庄子·天下》:“不离於宗,谓之天人。”2.天和人。《后汉书·班彪传下》:“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宋司马光《答李大卿孝基书》:“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暘,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飢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参见“天人感应”。3.指仙人;神人。晋葛洪《神仙传·张道陵》:“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三国志·魏志·曹仁传》:“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

【秉】《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禾盈把也。《詩·小雅》彼有遺秉。《疏》秉,把也。《禮·聘禮》四秉曰筥。《註》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今萊易閒刈稻聚把有名爲筥者。又米數。《禮·聘禮》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又《小爾雅》鐘二謂之秉,秉十六斛。○按《儀禮》禾米之秉,字同異。惟徐氏《韻譜》二石爲秉,又是一說。蓋石卽斛也。冉子與粟五秉。據《儀禮》爲八十石,據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別,俟考正。又執持也。《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隂竅於山川。《詩·大雅》民之秉彝。《書·君奭》秉德明恤。又

【旄钺】钺。借指军权。语本《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蔡沉集传:“鉞,斧也,以黄金为饰……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鉞以厉三军。”《旧唐书·王珂传》:“天子以珂为河中节度,授以旄鉞。”宋苏轼《上皇帝书》:“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鉞。”清唐孙华《次韵酬宫恕堂》:“君家门阀高,哲兄拥旄鉞。”